“中國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分步驟,最終可以實現全面的改革。”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7日在上海參加中國夢國際研討會時這樣說。
在這場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研討會上,庫恩和其他一些與會的外國“中國通”都認為,基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然存在的一些復雜問題,改革必然不是“一次性”的,不斷深化改革是“中國夢”化為現實的必經路徑。
庫恩說,“中國夢”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是可以相互融通統一的,具體可以分為物質豐富和精神幸福兩大方面。他強調:“每個個體的成就感需要通過汲取正能量來得到滿足,實現全民的精神幸福也大抵如此,因此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的‘中國夢’,其實是可以相互融通的。”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的馬丁·雅克指出,從文明的角度看,“中國夢”的實現,不僅追求的是國內的穩定和繁榮,同時中國正在經歷的改革和發展歷程,也必將成為發展中國家乃至更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庫”。
他認為,中國分步驟深化改革,或可視為“一種制度文明的貢獻”,最終將有助于推動在世界格局中形成“雙贏”和“多贏”。
在談及“中國夢”實現過程中的難點和復雜性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分析,即使已經取得了傲人的經濟成績,目前中國社會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資源短缺,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變化對中國未來治理的挑戰等。
李侃如說,克服“中國夢”實現過程中所面臨一系列復雜難題,需要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超強的政治能力,因此提出這個“夢”,并著手實施一系列改革,這也預示著中國內部的治理,正在和即將發生廣泛的調整。
多位外國專家在研討會上聚焦“中國夢”與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改革紅利之間的關系,包括金融、財稅領域的最新舉措,計劃生育政策的微調,以及在社會民生領域的簡政放權等。他們認為,這些改革的細節都將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在國內各領域、特別是中等收入階層和年輕人中凝聚共識,進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古斯塔夫·格拉茨分析,中國正在推行的改革,必將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這樣的改革將“保證中共所承諾的現代化目標按期實現”。
一些外國專家還提出,中國在深化改革過程中要處理好兩重關系,一是改革與國內社會的關系,二是改革與世界體系之間的關系。
庫恩認為中國目前需要向世界闡釋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夢’如何造福世界,二是世界如何才能準確理解‘中國夢’”。
據了解,以“中國夢的世界對話”為主題的中國夢國際研討會為期兩天,中外學者近百人通過對話,溝通彼此對“中國夢”的認知,有望形成更多共識。(記者許曉青 梁賽玉 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