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甘肅召開全省食藥監系統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主要學習貫徹國家總局和全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3工作,交流經驗,分析形勢,研究部署2014年的工作任務。
2013年,甘肅省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順利完成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調整和職能劃轉,認真履職盡責,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密防控安全風險,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切實維護食品市場消費安全,在機構改革過渡期,保持了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穩定向好,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2013年,面對機構調整和食品安全監管兩大任務,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團結向上,短期內實現了人員整合、思想整合、職能整合;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監管,主動承接、整合原有工作,強化重點時段監管,部署推進專項檢查,及時跟蹤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確保機構改革過度期間工作不斷檔、力度不減弱、要求不降低,保持了工作的正常進行,完成了總局和省局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省局下發了《關于做好機構改革期間有關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改革過渡期間食品安全許可證發放工作的通知》、《關于嚴防嚴查嚴處流通環節食品經營違法行為的通知》,對機構改革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對第三季度全省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橫向比較、縱向排名,印發了《關于2013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的通報》。省局先后組織多批次檢查組赴全省各地進行督促檢查指導,保證了在市縣體制改革和職能調整期間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蘭州市局堅持每周、每月、每季度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排名通報,并將通報情況及時上報,措施有力;酒泉、平涼、甘南等地分管領導親自帶隊組織督察指導,保證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和落實。
各地圍繞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綜合運用行政許可、監督抽檢、監督檢查、行政執法等手段,及時發現和排除食品安全隱患,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得到進一步規范。在許可準入方面,各地堅持標準、嚴格程序,有效把住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準入關口。2013年共組織證前抽查生產企業120戶,抽查合格率為98%;組織開展食品流通和餐飲許可證清理整頓,注銷食品流通許可證1020戶、餐飲服務許可證382戶。在監督抽檢方面,全年共完成生產環節監督檢驗5987個批次,合格率94.8%;流通環節3041個批次,產品合格率92.23%;餐飲環節19個必檢品種4553批次、不合格率9.4%,自選品種9品種473件、不合格率14.2%。對不合格單位和總局及外省通報的涉及我省29批次不合格產品的企業全部進行了依法處置。在日常監管方面,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盡職履責,堅持常態化監管,及時發現和排除食品安全隱患,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得到進一步規范。天水、平涼市組織示范店檢查驗收和回頭看;武威市推行“陽光后廚”工程;金昌市推行“文明餐桌”行動;臨夏州開展“綠色餐飲誠信經營”活動;甘南州局投入648萬元研發了“食監E通”監管平臺;白銀加大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隴南、嘉峪關、白銀、定西等地大力推進量化分級管理等。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堅持把監管制度建設作為履行新職責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積極轉變理念,下功夫研究新思路,創新監管方式方法,省局制定下發了《關于禁止生產經營使用散裝食用油散裝醬油和散裝食醋的通告》、《關于試行轉基因專柜銷售的通知》、《甘肅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辦法》,引起了全社會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蘭州、臨夏出臺了《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在加強日常監管的同時,針對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治理整頓力度,集中開展校園周邊、學校食堂、小作坊等重點領域,乳制品、面制品、肉制品、食用油、清真食品、食品添加劑等重點品種專項整治,扼制了面制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等突出隱患;強化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管,落實專柜和藥店銷售,開展專項行動,及時處置了江蘇美素麗兒奶粉、上海銳可奶粉造假等多起問題乳粉事件;開展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有效整治了保健食品市場亂象;深入推進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和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規范了食品生產經營行為。蘭州市局集中開展了豆制品、面制品、小作坊專項整治;武威市局集中開展食品安全“百日執法”行動;甘南州局集中開展食品市場無證經營專項整治;慶陽市開展旅游景區及“農家樂”全面清查;定西市整治中堅持四個一律,“一律快查快辦,一律追查到底,一律適用上限,對涉嫌犯罪的,一律向公安機關移交”。專項整治中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44.47萬戶,約談食品生產經營戶78戶,取締無證經營1725戶,查處案件2982起,搗毀黑作坊、黑窩點255個。
盡管當前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上穩中向好,但問題仍然不少,從甘肅省情況看,首先,從食品市場主體來看,一是食品產業基礎仍然薄弱,“多、小、散、亂、差”的產業整體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相當一部分“四小”(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飲和小攤點)場所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令人擔憂,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隱患。特別是農村食品市場銷售假冒偽劣、“三無”、過期食品和仿名牌山寨食品等問題比較突出。二是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好,進貨查驗不嚴格,索證索票和進銷貨臺賬制度堅持不好,市場開辦方沒有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三是食品行業的信用體系、誠信體系尚不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良莠不齊,道德滑坡、誠信缺失、責任缺失、故意違法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也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其次,從監管部門自身來看,我們食品安全監管任繁重與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還很突出,特別是機構改革后,基層監管力量還沒有完全到位,新進入我們這個系統的人員不懂不會的問題、能力素質不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基層基礎工作還顯得非常薄弱,監管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還亟待增強。再者,從社會環境來看,食品安全是最根本的民生問題,與每一個人都密切相關,社會關注度高、期望值也高,我們面臨著較大的社會壓力、輿論壓力,甚至問責追責的壓力。因此,面對食品安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如何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如何把握規律、設計制度、制定措施,如何發動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和輿論環境,等等,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創新實踐,不斷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再上新臺階。
當前甘肅省食品安全監管事業正處于開基立業的關鍵時期,也面臨著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2014年,落實食品安全監管任務,重點要“堅持三個原則、實現四個轉變、抓好五個結合”。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慶邦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