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萬季飛6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亟需大量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呼吁政府和企業加強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高端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0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01.7億美元,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近十年來的復合增長率高達41.3%,預計在2015年前后將首次超過引進外資規模。
盡管我國對外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大量企業“走出去”也遭遇了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在走出去中提升競爭力。因此,如何幫助中國企業克服“走出去”戰略中的挑戰是本屆“兩會”上諸多代表和委員關注的焦點。
在長期的對外貿易與投資促進工作中,萬季飛發現,缺少合格的經營管理人員、法律風險以及簽證困難是目前大部分企業在境外投資興業過程中面臨的三個最為直接的挑戰。
萬季飛表示,現在對外投資企業項目多、發展快,但是經營管理人員,尤其是熟悉國際市場變化、海外法律法規以及金融市場環境的綜合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遠遠跟不上實際需求。總體來看,我國企業在境外發展的時間短,人才儲備不夠,經驗不夠豐富,目前需要針對“走出去”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訓。
同時,萬季飛也表示,企業在“走出去”之前,一定要對目的國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在監管制度、國際慣例和規則、企業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好準備功課,從而在法律和文化上避免不必要的沖突。
而簽證難的問題主要指一些國家出于保護本國就業市場的考慮,對他國技術人員等人員赴目的地國工作時在簽證上設有門檻。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投資,需要國內必要的高級技術人才前往國外分支機構去從事培訓等工作。
萬季飛表示,他在工作中也針對一些國家簽證難的問題多次做這些國家有關官員的工作。但是簽證難是一個長期問題,需要政府、商會和企業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不斷深入,簽證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
同時,萬季飛在采訪中強調,在我國目前對外投資的主體中,民營企業非?;钴S,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是貿促會今后工作重點之一。
2013年,民營企業在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占比首次超過一半;在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總額中,中國民營資本占比更是高達76%,項目總數占比接近90%。
萬季飛指出,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善于捕捉市場信息,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獨具優勢,尤其是在海外一些偏僻區域的投資項目,民營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正逐步呈現出總體規模迅速增長、合作方式多元化、投資領域持續拓寬和產業鏈布局向高端發展等特征。
但與此同時,民營企業海外拓展也面臨眾多瓶頸,重點表現在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偏弱、融資困難、信息匱乏、人才短缺等方面。中國貿促會針對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現狀,持續多年舉辦跨國投資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有關政府部門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集中發布對外投資政策和信息,為民企在“走出去”過程中提供信息和法律支持。
萬季飛表示,隨著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中國貿促會將不斷加大對我國民企“走出去”的支持和服務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助力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中國日報記者 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