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的晚霞,映紅了龍沐灣,把大海、原野、山巒染成金黃。位于瓊島西南部的樂東大地,處處流淌著收獲的喜悅。
在全省率先完成今年村級組織換屆;殯葬改革至今遷墳4.12萬座;短短18天,率先完成西環高鐵樂東段的征地拆遷;龍沐灣、龍棲灣涌動著開發建設的熱潮———樂東黎族自治縣迎來了政通人和的好形勢!
時光回溯到一年多前,樂東卻是個令人“撓頭”的地方。去年發生的西南部電廠風波,更把樂東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大潮洶涌,鳳凰涅槃。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片熱土,去追尋她的嬗變之路……
千難萬難,干部和群眾以心換心就不難
時間定格在2012年6月。
此時的樂東,正是干群關系趨于緊張的時刻。
籌備近6年并被列入省“十二五”重點項目的西南部電廠這一造福于民的新項目,在樂東卻攪起一場風波。
省委、省政府以處置西南部電廠風波為契機,在人、財、物方面給樂東配置大量優質資源,用實實在在的關心和支持,提振樂東干部群眾士氣。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針對樂東發展的困難,指示省有關部門要從資金上、政策上對樂東給予更多關心、傾斜和支持。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定之十分關心樂東各項事業建設,對樂東發展給予傾力支持。省有關職能部門對樂東碰到的問題、遇到的困難逐一給予幫助解決。省委還審時度勢,果斷調整充實了樂東縣委班子。
這場風波給全縣干部敲響警鐘。表面上看,部分群眾反對的是電廠建設,但實際上發泄的是郁積在心頭多年的對一些干部不良作風的怨氣!
剛剛赴任的縣委書記林北川深感肩頭擔子的分量:干部作風非下決心改改不可,群眾路線的好傳統非重新拾起不可!必須轉變作風,用實際行動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上任第二天,端午節,他就帶著地瓜酒和豬肉,來到當時反對項目落地意見最大的尖峰鎮黑眉村,請來村干部、村民代表,開起了“家宴”。
縣委書記和大家坐在一條板凳上,像久別的親人一樣邊吃飯邊拉家常。在這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黨員、干部的心結被一一解開。村民從西南部電廠最堅定的反對者,轉變成為最堅定的支持者,主動向縣委提出歡迎電廠落地黑眉。
在化解群眾怨氣的同時,縣委、縣政府加大了民生事業投入的力度。
佛羅鎮豐塘村是個有著5000多人的村,60歲以上的老人達600多人,但沒有一個像樣的活動場所。縣委負責人現場察看后,當即拍板,決定投入60萬元建設村老人活動中心。
“當時很多村民懷疑,當官的嘴上說說而已,什么時候開工還是個未知數。”佛羅鎮委書記孫小帆回憶。
可是,村民們壓根沒想到,僅僅兩小時后,縣住建局局長就帶領技術人員、工程人員趕到豐塘村,勘測現場、設計方案,正式開工興建。3個月后,寬敞漂亮的老人活動中心完工,成了全村人最愛去的休閑場所。
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信”字凝心聚力。縣委、縣政府雷厲實干的新風,讓老百姓大為折服,真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今年1月8日,西南部電廠項目區內最后一座墳墓搬遷,項目平穩落地。樂東乘勢而上,一鼓作氣開展環境衛生、交通道路、社會治安大整治,緊接著全面啟動殯葬改革、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和西環高鐵征地拆遷等工作。
這些工作,無一例外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而在樂東決策層看來,卻是一次次融洽干群、黨群關系的契機,是錘煉干部作風的機遇。
感人的一幕幕,在樂東的村鎮上演———
群眾移出舊墳靈柩后,決定次日再遷到公墓的,工作隊的干部們和家屬一起,守著靈柩過夜;
除了各種文件規定的補貼外,民政部門常常為遷墳戶買香燭、鞭炮,對因遷墳誤餐的村民,民政部門還管飯;
清明節前,民政部門專門租車到有關鄉鎮,免費接送群眾到公墓祭掃祖先;
由于征地任務繁重,很多征地人員住在農戶家,吃在工地上,走在叢林中。有的中暑暈倒,有的帶病上陣,有的家里紅白喜事都顧不上;
……
人心都是肉長的,百姓被深深打動了。黨的好傳統回來了,一度疏離的民心也回來了。
71歲的鶯歌海鎮鶯二社區居民符帝炳,原是當地出名的“風水師”,但經過一番動員,他成為當地首個遷墳者,將家族11座墳遷到公墓。在他的帶動下,鶯二社區遷墳工作順利推進。
在補償款尚未到手宅基地安置也尚未明確的情況下,利國鎮佛豐村民王槐雷和30戶拆遷戶自愿搬出家具,先行拆除住宅,后安置。
環境衛生整治中,黨員干部冒酷熱、戰高溫的場景,感染了老百姓。有的端來鴿子粥,有的送來飲料,有的遞上毛巾……
曾經針鋒相對爭執而臉紅脖子粗的干部和群眾雙手握到了一起,交上了朋友,更多的群眾從觀望者變成了參與者。
“大鵬之舉,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成為樂東工作打開新局面的力量源泉。
喊破嗓子,不如干部干出樣子
今年2月18日晚8時的那一刻,許多樂東人記憶深刻,電視里突然出現一位熟悉的名字———因聯系點九所鎮的環境衛生排名倒數第一,縣委書記林北川上樂東電視臺公開向全縣人民檢討。
這在樂東可是一件稀罕事!
整治環境衛生,樂東絕非第一次。但推進力度如此之大,干部掃街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完全出乎樂東人的預料。
“開始,很多縣領導、各個局的局長上街掃地,沖洗檳榔水,我們都以為是哪位‘大領導’要來視察,或者又有什么大型活動要在樂東舉辦。”抱由鎮市民邢金民說。
不解、觀望、等待……一天、一個月、兩個月,天天如此,人們相信,這回動真格了。
覆蓋全縣的城鄉環境衛生整治,以一系列獎罰制度為保障。對每個月考核排名年終累計分數前三名且達到規定分數以上的鎮給予重獎,對在一定分值以下且排名末位三名鎮黨政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和黃紅牌警告。
很快,幾名黨政干部撞到“槍口”上。因值班時脫崗等原因,志仲鎮兩任黨委書記被就地免職,縣直機關1名局長被撤職。消息傳來,在全縣引起極大震動。
罰得重,獎的也毫不含糊。去年,因在維穩工作中發揮較大作用,12名干部在工作一線被提拔;今年,在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中表現突出,11名干部被提拔。
動真碰硬、一獎一罰,形成了鮮明的用人導向:用業績說話,憑真本事提拔,到基層一線干出樣子。
被縣委就地免職的志仲鎮原鎮委書記蔡開芬坦言:“一開始,我的壓力很大,思想負擔很重。但是,慢慢地我想通了,誰不會犯錯?錯了就立即改!”
看著同事在基層干得紅火,蔡開芬再也坐不住了,向組織強烈要求去基層、到一線。縣委經過慎重研究,讓他去基層負責征地工作。
從此,蔡開芬像換了個人,背起行囊吃住到九所鎮,一頭扎進征地一線。從3月中旬上任至今,他沒有回過一次家,休過一天假,每天都夜以繼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
樂東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愿拆十棟房,不遷一座墳。”而樂東第一個遷墳的,是縣民政局局長邢瓊堯。
去年年底樂東大張旗鼓開展殯葬改革后,他每天都要從抱由鎮趕回老家鶯歌海,向父親和族人分析樂東沿海地區面臨的開發形勢,細說將來公墓的投資狀況,勸說大家遷墳。
剛開始,邢瓊堯被家族長輩痛罵過多次,“不孝”、“叛徒”之類的話,讓他幾乎抬不起頭來。
但邢瓊堯堅持、堅持、再堅持,整整4個月不停游說。“我是民政局長,我不帶頭遷,就根本沒有資格去叫別人遷!”邢瓊堯動情的話終于讓老父親點頭同意。這一遷,就是11座墳!
其后,許多領導干部,也紛紛從自己開始,將沉睡多年的祖先“請”到公墓。
尖峰鎮紅湖村支委邢孔豐的“傻”曾讓不少人感到難以理解。在西環高鐵征地中,他是全縣第一個自拆戶,親手拆掉用血汗錢蓋起的嶄新小洋樓,和家人搬到10余平方米的簡易房蝸居。
“小洋樓是兩年前才建的,說不心疼是假話,但是恰好在征地范圍內,我是村官,不帶頭拆怎么行?”在邢孔豐的帶動下,村里近117畝征地任務順利完成。
干出樣子,對很多干部而言意味著要撇家舍業,帶頭奉獻。但他們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心中只有“工作”二字。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韋忠清、縣政協主席張國東分別當任兩個工作組的組長,和工作隊員們分片包干,全面進村入戶、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融入群眾、傾聽民聲、了解民意,使群眾開始信任、尊重干部,重建魚水情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吳淑天到樂東報到上任的第二天就下鄉投入工作,幾個月來極少有時間回海口和家人團聚,妻子責怪地說,“這個家你不要了?”暑假期間,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求妹干脆帶上放假的兒子,到萬沖鎮打掃衛生,身體力行教導兒子做文明人。
縣領導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在全縣迅速釋放。
今天的樂東,領導干部從不愿下鄉,到自愿下鄉,到強烈要求下鄉,再到不被安排下鄉都會有意見,作風發生了可喜的大轉變。據統計,有超過80%的干部長期蹲點農村,短的半年多,長的一年多,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口號再響,不如把群眾身邊的小事做好
“為民應知己任,做事考慮大局。一心一意向黨,萬民歡聚鶯海。”這是鶯歌海鎮鶯一村一位村民寫的詩。而在去年的西南部電廠風波中,他曾是項目落戶的堅決反對者。
從帶頭反對項目落戶到“一心一意向黨”,當地群眾的思想轉變,是樂東縣委、縣政府深入群眾、改善民生、解決民憂、化解民怨的結果。
曾經的鶯歌海、佛羅、尖峰等鎮,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集貿市場有市無場、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這一個個問題,既是一筆筆民生欠賬,也是人民群眾的一個個心結。
樂東的干部深深知道,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會辦群眾關心的小事就辦不成大事。
鶯歌海鎮委負責人陳衛華帶人剛打掃過海邊衛生,一名老太太趕來,倒了一堆垃圾。陳衛華十分不解,質問她:干干凈凈的岸邊,你為什么要把它弄臟?老人反問:垃圾沒地方倒,不倒這里,你說倒哪里?
陳衛華跟著老人到村里走了一圈,果然,整個村子沒有一個垃圾筒。陳衛華感慨地說,“不是群眾不講衛生,而是我們的服務不到位啊!”回去后,鎮里很快劃撥6萬多元,給全村配足垃圾筒、垃圾箱。
小到一條排水溝、一盞路燈,大到公路、農貿市場、菜籃子基地,樂東在資金相當困難的情況下,仍不遺余力投入重金,切實幫助群眾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教育曾是樂東人民的驕傲,而近年來教育質量的整體下滑卻成為樂東百姓的心頭之痛。樂東新班子把振興教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擴建黃流中學,重獎考取高校優秀學生,表彰優秀校長模范教師。一系列措施讓樂東教育展現出新的希望。
長期飽受鶯歌海鹽場咸水之苦的村民,對縣里耗資1.8億元修建的飲水安全工程充滿期待。原本計劃3年解決的沿海地區9.2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將在今年內全部解決。
早已不堪土路顛簸的鶯歌海村民,也終于等來了佛羅至鶯歌海公路的開工修建和濱海公路的啟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對樂東人民的生產生活給予了特殊的支持和真誠的關心,規劃建設中的海南中線高速公路決定取道樂東不久,又立即決定安排6000萬元投資,支持鶯歌海鎮“建漁港、造大船”,建設漁民盼望多年的駐泊漁港,補貼鶯歌海漁民造30艘鋼質大船闖深海。多少代漁家人的美夢一步步走向現實。
幫助群眾紓難解困,樂東不搞一陣風、運動式,而將其貫穿于各項重點工作的全過程,發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
“殯葬改革、征地拆遷、環境衛生整治等等工作,在我們看來,既是專項工作,又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個平臺,是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個個載體,在工作中我們著力發現并解決民生問題,絕不拖泥帶水、推諉塞責。”樂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大輝說。
在西環高鐵樂東段征地拆遷的18天時間里,從縣領導到駐村工作隊員到廣大基層干部,進村入戶,走訪2367戶7532人次,先后為300多名群眾解決低保、就業、孩子入學等難題。工作隊員剛開始走訪村民時,群眾投來懷疑的目光,隨著走訪的深入、實事的興辦,群眾投來的是贊許的目光,是說不完感激的話語。
在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樂東先后擠出640萬元,用于給中灶等53個村打水井,改危房,安路燈,修村路,解了民困,化了民怨,得了民心。
71歲的新安村低保老人曾治達住進新房已有4個月了,過去12口人住危瓦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連心橋”工作隊幫他申領了補貼,蓋起了新房。曾治達比劃著說,“我不懂講,就覺得共產黨好。”
在和干部零距離的接觸中,群眾慢慢找回久違的親人般的感覺,很多村民主動邀請工作隊員到家里當座上賓。有些工作隊完成任務離開后,村民們很是不舍,常常和工作隊員發短信互致問候。有的村民還不時帶著土特產,到縣城看望工作隊員。
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群眾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獲取更強大;沒有一種幸福,比從群眾的可親理解中更陶醉。樂東的干部以過硬的作風和滿腔的真情,贏得了群眾的尊重和信賴。
作風過硬,發展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GDP增速全省倒數第二!地方財政收入全省倒數第一!
去年發生的西南部電廠風波,給樂東一記重創,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痛定思痛,樂東上下一致認識到,改進干部作風不僅關系社會和諧穩定,也是提升行政效能優化軟環境的重要保證,還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助推器”和“動力源”。
事實上,環境整治,掃了大街,也掃掉作風之垢;殯葬改革,遷了墳墓,也遷走陳風舊俗———廣大干部群眾觀念的更新、風氣的轉變,為樂東發展注入了強大發展后勁。
龍棲灣波波利海岸項目一、二期有400多畝地位處一線海景地段,環境優美,潛力巨大。項目總監馬宇記得,2008年他們來到這塊地方開發時,400多畝的土地上有1000多座墳墓。“為了推動項目盡早開工,我們一家一戶地去動員百姓遷墳,難度太大,遷墳工作持續了2年時間,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效率和進度,甚至動搖了投資人對項目的信心。”
而今,政府大力推進殯葬改革,讓公司看到了希望,信心大增。馬宇說,“老百姓的觀念在改變,以后遷墳難度會減小,公司投資進度肯定要順利多了。”
治理臟亂差,也使投資商獲益匪淺。
“以前客戶來簽約時,我們怕他看到周邊的差環境而打消投資的念頭,都千方百計速戰速決,讓他們盡快簽訂合約。”龍沐灣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項目負責人吐露的這個“秘密”,多少有點無奈。
環境衛生整治后,路不堵了,地干凈了,人文明了,企業自信心更足了。“現在只要有客戶來簽約,我們都樂意帶他們到周邊轉轉,看看優美的環境和周邊的項目建設。很多人看了后,投資興業的念頭立馬就有了。”該負責人話語里透著喜悅。
良好作風的生成,激發起樂東上下同心協力干事創業的熱情。
今年3月,樂東啟動濱海公路建設前期工作,按常規向省里申報工作,所有程序走完至少耗時1年半以上。可是,已經落后于兄弟市縣的樂東,慢不得、等不起!
為加快項目審批速度,樂東發改、國土、住建、交通等8個部門負責人帶上公章,在縣領導的帶領下,把“辦公室”搬到海口,隨時向省有關部門提供需要申報的材料,齊心合力推進審批速度。省里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一路綠燈,短短1個多月辦完所有手續。
這樣的辦事效率,讓有關企業驚詫不已,投資信心陡增,“樂東是個做事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投資,準沒錯!”隨后,該企業迅速與樂東簽訂重要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進駐樂東。
干部作風也是生產力。日益優化的軟環境,吸引了一批大項目、大企業紛紛搶灘樂東,龍沐灣、龍棲灣等沿海地區漸漸迎來開發建設的熱潮。
盡管打下一個又一個硬仗,任務一項接一項落實,但是在成績面前,樂東人保持難得的清醒———“我們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打基礎,尚處在起步階段,還需要大干苦干實干若干年。”
一年多來的爬坡過坎,樂東人篤信一條理念:千難萬難,贏得民心就不難,推進事業發展,最管用的法寶就是堅持群眾路線。
樂東的新局面就是這樣開啟,好的作風成為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不竭動力。
清晨的龍沐灣,大海蘇醒了,碧空如洗、天海一色,白花花的潮水簇擁而來,拍打著礁石,發出金屬般的鏗鏘聲,和著遠處建設項目工地挖掘機的陣陣轟鳴,匯成一曲奮發向上的壯麗交響……
2747平方公里的樂東大地,煥發出迷人的景象。樂東人向著振興之夢,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