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氣象臺昨發布本月首個高溫橙色預警,5區縣氣溫超37℃
夏季應多吃涼性蔬菜
7月上旬,山城將在高溫高濕的悶熱天中度過了。昨日,來自市氣象臺消息稱,最近三天我市將繼續晴熱天氣,最高溫也會逐步向38℃靠近。
昨日中午時分,市氣象臺對外發布了本月首個“高溫橙色”預警。截至16點,全市有5區縣氣溫超過37℃,分別為萬盛39.5℃、巫山和北碚并列37.2℃、巫溪和云陽并列37.1℃。而主城只差0.1℃就達到37℃。這樣的天氣讓出行的市民普遍感受到太陽的熱辣,很多女士撐起了傘遮擋陽光。
明天山城將正式邁入盛夏之月,這種炎熱天還將愈演愈烈,到了7月中下旬,高溫高濕天氣將真正席卷而來。市氣象部門預計:今天,各地晴到多云,偏南地區有分散陣雨,城口及東南部19~35℃,其余地區23~37℃;明天,各地多云或多云間晴,城口及東南部19~35℃,其余地區23~38℃;后天,各地為多云或多云間晴,城口及東南部19~36℃,其余地區24~38℃。主城今天晴轉多云,氣溫26~36℃;明天多云間晴,氣溫27~37℃;后天多云間晴,氣溫27~37℃。
新聞縱深
四類人群32℃環境下容易中暑
醫生建議,夏季應多吃涼性蔬菜,穿輕質布料
在經過三晴兩雨的天氣后,山城氣溫陡然沖上了37℃高溫。昨日記者從西南醫院、新橋醫院、大坪醫院、重醫等多家醫院了解到,在連日高溫天氣下,各醫院接收到的高溫病人越來越多。專家提醒:哺乳期婦女等4類人群在32℃環境下容易中暑。
現場:氣溫升高中暑者增多
在大坪醫院,記者了解到,近幾天該院接診了七八名中暑患者,多數是高溫戶外作業的年輕人。除了中暑外,還有十多名患者因高溫引發其他病變,如高溫造成的胃腸道、心腦血管、發熱的患者也明顯增加。
與中暑病人相比,炎熱天氣所致的“熱感冒”病人也不少。在西南醫院、新橋醫院、重醫等幾家大醫院的輸液室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感冒病人。大坪醫院急救部主任蹇華勝說,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或頻繁出入空調房間,溫差變化大,容易引起感冒。只要高溫天氣還繼續,感冒病人還有增加的趨勢。蹇華勝主任提醒市民,戶外作業的中暑高危人群要注意勞逸結合,35℃以上天氣,高溫作業的時間不宜太長,最好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強度最大的時候。
提醒:四類人群32℃下易中暑
蹇華勝告訴記者,并非高溫才會中暑,在封閉的環境下,濕度超過40%,溫度超過32℃也可能中暑。人的正常體溫是36.5℃,散熱需一個過程,熱量及時散不出去,體溫上升到38-39℃就中暑了。尤其是年老體弱的老人、哺乳期婦女、肥胖一族和慢性病患者四類人群的散熱能力相對更低,他們在32℃的情況下更易中暑。
如年老體弱的老人在夏季中很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會導致血液粘稠引發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加上有的老年人不喜歡喝水,為此要養成常喝水的習慣,保證體內有充足的水分。
飲食:盛夏宜多吃涼性蔬菜
據介紹,瓜果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人工飲用水所無法比擬的,盛夏季節市民不妨經常食用。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南瓜、苦瓜及西瓜等,“吃500克瓜菜等于喝450毫升優質水。”蹇華勝說,另外市民還應多吃蕃茄、茄子、芹菜、落葵(紫角葉)、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涼性蔬菜。
服飾:夏季宜穿輕質布料
一般而言,絲、棉、麻等天然纖維都是所謂的夏季衣料。其中,柔滑的絲最輕,有最佳親膚性,是最適合所有人選用的夏季衣料。
夏季穿衣是否涼爽與衣料的吸濕性關系也很大。蠶絲品的吸濕率約為10%,棉織品約為8%,合成纖維的吸濕率最差,一般不到3%。因此,真絲衣服、植物纖維的棉布及高支紗府綢很適合做夏季的衣服。記者 葉惠娟 實習生 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