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榮臻留法勤工儉學時期的家書

川陜蘇維埃布幣
聶榮臻家書、紅軍傷員手跡、蘇區貨幣……昨日,三峽博物館在底樓大廳舉辦慶祝建黨90周年特展,15件珍貴紅色文物首次展出,再現了一個個充滿傳奇的故事和人物,展示了黨的光輝歷程。
本次特展將持續到7月底,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聶榮臻家書真情畢現
本次特展中,首次展出了一封聶榮臻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寫給父母的家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征集得來。
共和國元帥聶榮臻1899年生于江津。五四運動時期,他參加學生愛國斗爭,遭到反動當局抓捕,于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并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1922年,聶榮臻轉赴比利時就讀于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與劉伯堅一起負責過旅比利時支部工作。
“跪稟雙親大人膝下,到法第一封信未卜接得否?男初到法一切都無頭緒……”展出的這封家書是1922年所寫,信箋紙上有法文印刷字跡,信中匯報了自己生活與學習情況。開頭即“跪稟”,表達了聶榮臻對父母的恭敬,信中自稱“男”,真情畢現,處處替父母著想。
1923年春,聶榮臻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他奉命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后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1925年,因革命需要,聶榮臻回國。
蘇維埃政府布幣首展
本次特展還展出了幾張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布幣、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布幣。這批珍貴貨幣為上世紀50年代博物館征集得來。
專家介紹,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進入川東北,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新建了包括我市城口縣在內的24個縣市蘇維埃政府,隨即發行了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銅幣券、銀幣券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陜省工農銀行銅幣券,同時還印制紙幣和布幣。
展出的一枚布幣正面有鐮刀斧頭標志、列寧半身像以及“堅決保衛赤區”字樣。另一張布幣從上到下依次印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陜省”、“農銀”字樣,幣值為“三串”。
專家介紹,當年蘇區物資貧乏,“三串”布幣相當于三串銅錢,按當時的物價計算,相當于現在的30元人民幣,可以買20斤大米。
紅軍傷員留言謝老鄉
昨日展出中,一封土城戰役紅軍傷員黨小組的手跡信函,引人注目。這封寫于1935年的信件,紙張已經斑駁殘缺,以“給黨組織留言”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1935年1月27日土城戰役后,面對蔣介石的圍追阻截,紅軍將領陳賡、楊得志奉命將陳遠明等7名傷員,輾轉送到與貴州交界的重慶四面山村民唐樹田家中安置。唐家父子冒著危險精心照料兩個月后,7名紅軍傷愈歸隊。唐家不但一文錢不要,還送每人一吊錢作路費。
臨行前,七名傷員決定以黨小組的名義,給唐樹田父子留下這封“留言”,并叮囑唐家父子好好保管。
這封“留言”由唐家保存70年后,于2005年捐贈給三峽博物館收藏。專家經過仔細辨認和調查,還原了這封信的前前后后。
來源:重慶晚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