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數量向質量的轉變
一幅美好的藍圖正徐徐展開,微型企業的明天,沒有理由不讓人浮想聯翩。
按照市委三屆九次全會布置的任務,十二五”期間,我市將發展微企15萬戶。
如今,市民的創業熱情空前高漲,來自各區縣的信息顯示,基層的工商所每天都有人排著長隊在申辦微企。
“不過,從客觀上而言,既然是創新、探索,就難以避免一些預料之外的問題。”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廖成林教授認為,創業者與政府,對微型企業的發展,應保持審慎樂觀的清醒頭腦。
兩年前,國內某調查機構曾在上海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微型企業存活時間超過1年的,不到60%,超過3年的不到30%。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微型企業的存活率一般不足50%。
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已經引起重慶市的高度關注。“微型企業的發展,不僅要求數量,更要求質量。”聶剛稱,我市推動微型企業,一共設了2個硬指標,15萬戶是數量,70%的存活率則是質量。如今,近3萬戶微企中,已有6600家的資產超過了注冊資本,而倒閉率則占比不到10%。
來自市工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日,全市的微型企業共有29806戶,注冊資本達到29.05億元,帶動就業22.04萬人。以每家微型企業就業10人計算,要發展微型企業15萬個,那么微型企業將帶動就業150萬人。
一幅“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畫卷正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