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另外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了解到您是一位交通管理方面的專家,在您學習的期間,包括后來工作的期間都有很多在國內和國外這方面的經歷,包括之前也在國際的組織供職,作為交通運輸管理方面的專家。那么現在我們發現,好像在中國大城市里面交通管理的難題,是大城市中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您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好的建議?具體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其實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您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嗎?
張劍飛:第一,交通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買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買得起車,所以修路的速度永遠都是滯后于車輛發展的速度。這些年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們國家的車輛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像長沙前年的車輛保有量是57萬輛,去年增加了,接近75萬輛,一年增加了18萬輛,相當于增加了30%。那么修路的速度是無論如何趕不上車輛增長的速度,所以為什么說它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第二,管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譬如說我們講在發達國家由于每一個人的車輛駕駛的經驗以及對交通規則的遵守和交通規則的科學性,同樣的道路通行能力要比我們高不少。
第三,本身城市道路,城市交通是一門專業,是一門科學,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有的同志有一個想法,就是說我這條路很堵,所以我應該把它加寬,比如有的加八車道、十車道,但是有一個情況,不管道路有多寬,由于交叉口的存在,道路交叉口要給另外一個方向給綠燈,所以到交叉口的時候通行能力會大幅度下降的。如果說我們采用一個更加聰明的辦法,我道路不加寬,把交叉口加寬,使得交叉口的能力跟道路能力相匹配,可能我們花錢又少,又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又比如說如果這個地方已經很堵了,比如有的環線非常堵了,然后又從環線之外接幾條沒有紅綠燈的道路進來,那么只會加劇這個環線更加堵,而接進來的路等于白修了,因為你反正也過不去。
還有一個,有一些同志迷信高架橋,認為只有在城市里多建高架橋才能解決問題,當然高架橋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有什么問題呢?實際上城市道路有點像電路上面的串聯,是由一個一個接點構成的,整個道路的能力是由最小的那個點的能力決定的。就像我們講的瓶頸或者是木桶理論,是最短的那塊板決定這個桶能裝多少水。有的時候你看這個地方很堵,這個交叉口很堵修一個立交橋,但是把堵點移到前面一個交叉口,因為前面交叉口又成為能力最小的地方,那我不可能全城都作為立交橋,而且建一個立交死一片商業,建一個高架橋最后變成城市是為車而建,而不是為人而建的,變得不是那么宜居,不是那么舒適了。這些方面都要用專業的知識,要請專家進行診斷,提出解決的辦法。
比如我們在長沙前年花了很少的錢,花了一億五千萬,對交叉口進行拓寬。另外公共汽車停靠的時候會占掉一個車道,我們把公共汽車站往里面凹進去一點,建成一個叫港灣式的停靠站。又比如大家知道的左轉待駛區,多設左轉待駛區,使得綠燈的時候、直行的時候先走在前面,這樣每個信號燈的周期可能多走五到十臺車。通過這樣一些措施,我們就使整個全城的通行能力提高了20%左右,這就是利用管理、利用專業來解決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