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內(nèi)格雷多進了球,或許博斯克又會被贊揚出了妙手。從一再堅持“無鋒”,到以內(nèi)格雷多替換托雷斯和法布雷加斯首發(fā),博斯克終于承認,無鋒只是無奈,在條件允許的情形下,他也愿意有鋒。什么是必須條件?顯然是傷退的比利亞。西班牙雖然戰(zhàn)勝葡萄牙和C羅,但所有人一定都會想念比利亞,假如有他,比賽本可以不必如此膠著,或許可以更早結束。
葡萄牙在本屆賽事西班牙遭遇到的球隊中,戰(zhàn)斗力與戰(zhàn)斗精神均為最強。因此,場面絕非一面倒。上半時勢均力敵,葡萄牙主要依靠兇狠拼搶,破壞對手傳控節(jié)奏。這種打法極其消耗體力,因此隨著時間推進,西班牙優(yōu)勢逐漸明顯。
不過,和伊涅斯塔一樣,C羅也有絕殺機會,葡萄牙并未沒有取勝可能。西班牙患上“意大利式病癥”--無法攻破對方球門。博斯克繼續(xù)信任法布雷加斯,用他替下內(nèi)格雷多。然而,只有佩德羅上場充當“假鋒”后,西班牙才真正顯得離破門最近。哈維下場后,人們終于發(fā)現(xiàn),適合小法的不是“假鋒”角色,而是狀態(tài)明顯下滑的哈維所把持的球隊“大腦”位置。
場外因素到底多大程度決定博斯克的排兵布陣?目前尚無法知曉。可以肯定的是,西班牙需要比利亞或者一個更值得信賴的托雷斯去破門,需要小法和哈維中的一人能夠有足夠狀態(tài)來進行調(diào)度。否則,可以肯定的說,決賽遭遇意大利,會比取勝葡萄牙更難,遭遇德國,則極有可能敗下陣來。在雙方防守能力基本持平的情形下,更善于把球攻進對方球門的球隊將獲勝。這是足球比賽中最簡單的道理。
葡萄牙并未失敗。無法苛責C羅在重兵盯防下錯失唯一一次機會。葡萄牙輸在板凳深度。每換一人,西班牙愈換愈強,葡萄牙卻愈換愈弱。葡萄牙替補席上無人可以上場改變局面。隨著比賽推進,主力球員體力消耗增大,只能坐看局面逐漸不利。支撐至點球決勝已然很不容易,葡萄牙配得上球迷掌聲。
來源:新華網(wǎng)(記者 張寧)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