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眼里的節后樓市:或嘆生存難 或言房好賣
一批房企快速消失,或迎來市場新一輪調整。1月27日,上海嘉定區一樓盤打出大幅促銷廣告吸引消費者。 新華社 發
昨日兩條樓市新聞惹關注:一是安徽蕪湖發布公告稱,僅僅實施了3天的“房產新政”“暫緩執行”,這讓人不僅想起去年10月廣東佛山的“一天新政”——上午放寬限購條件,當晚暫緩執行;二是廣東省中山市成為今年全國第一個“限價令松動”的城市,該市住房限價已由去年的每平方米5800元上調至6590元,中山天睿地產市場總監陳琳藝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我們來說,這是大好事。限價上調后,公司除了別墅和市中心少數項目之外,其他的都能賣了。”而中山市政府及住房管理部門一再強調,提高限價并不意味著放松調控,但依然有不少人猜測和解讀為“調控松綁信號”。
“我2004年入行,經歷了幾次調控。這次的時間,真長。”滬上一位房產中介店主向記者掰起指頭:若從2010年4月的“國十條”算起,已歷時22個月。而今,春節過后,動向如何?記者走近堪稱“最敏感”的房產中介們。
現狀走訪調查
門店:一上午門可羅雀,30家兩年只剩8家
店員:站著打電話,這樣才能“富有感情”
在長壽路某房產中介公司工作的小劉,過完春節剛回上海,卻想著是不是該換份工作——從去年6月以來,他就做成3筆買賣,主要靠著1000元底薪和租房市場維持生活。
春節后,“順昌房產”錦繡店的業務員們逐漸從老家回來了。老板張成紅的心情卻不怎么好,受到持續一年多調控的沖擊,“順昌”已經從鼎盛期的6家門店,減少到目前錦繡店、金橋店2家,“業務員流失也很嚴重。”張成紅說,“我這里還有十幾個人,附近的大部分門店,業務員都走了一半以上。”
據了解,兩年前,浦東成山路附近曾有近30家房產中介,現在只剩8家。長壽路上的一些中介店鋪,至今還在“春節歇業”,開張的幾家,也處于半開工狀態,店內一半的電腦桌都空著。記者騎助動車前往,本想著隨小劉一同帶客看房,哪想到一上午門可羅雀。
臨近中午,業務員小謝在門口“守株待兔”。一對老年夫婦路過,小謝起勁地介紹;問了價格后,夫婦彼此耳語了幾句,還是走了。
大部分業務員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原來每周至少要帶看3次,現在一周能帶看一次就算不錯了。”小謝嘆道。
閔行顓橋地區某中介業務員翟玉彬很勤奮,每天早上9點多開始上網發布房源,更新信息。之后的兩個小時,小翟都要給自己手上的客源打電話,他手上有購房需求的客戶有200多個,但店里有個規矩——要站著打電話,因為這樣才能“富有感情”。打完電話,小翟就騎電瓶車去接客戶看房,天冷忘戴手套,出去一趟后手都凍紫了。因為每天要打130多個電話,帶客戶看房時還要“拼命”地介紹,他晚上下班后根本不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