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帶出“廈門第一村”
“廈門第一村”書記
都說現代人多少有點 “仇官仇富”的心態,但翔安馬塘村的村民卻從未“仇”過這個資產逾億的村書記陳清淵;相反,大家還很愛戴他,是他讓馬塘村成了家家有別墅、戶戶有小車的“廈門第一村”!
陳清淵今年55歲,1985年村里選舉時,這位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被推上了村書記的位置。為了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陳清淵了解到以水果為原料的罐頭加工業行情不錯,而本村恰好有豐富的果蔬資源,便萌發了辦罐頭廠的念頭。
在村里的支持下,以陳清淵為首的六位青年農民以股份集資的方式,辦起了興華罐頭廠。“當時,幾個二十幾歲的小伙子都特別有激情,我們給廠子取名興華,意在振興中華?!标惽鍦Y說。
創業的過程充滿艱辛。沒有技術,他們帶著干糧到外地罐頭廠學;沒有廠房,一磚一瓦自己蓋;沒有水,從12公里外的古宅水庫引……艱辛付出有了回報,從1985年7月2日生產出第一聽罐頭起,興華罐頭廠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名氣也越來越大。2000年,他們組建了廈門銀鷺集團。
企業發展了,陳清淵沒忘自己村書記的身份和馬塘的發展。陳清淵說,1996年,他們就提出要將馬塘村建成 “廈門第一村”的目標?!坝浀梦以诖迕翊髸现v規劃藍圖,將來要民房別墅化、道路水泥化,讓馬塘有路燈,老百姓就在下面笑。因為他們覺得太不可思議”。
“不可能”已成為可能,藍圖在馬塘成為現實。一組數據有力地說明了馬塘村的飛躍:1985年,馬塘村有戶籍人口28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180元。2011年,馬塘村的戶籍人口有305人(不含集體戶),人均工業產值已經突破2000萬元,人均上繳國家稅收150多萬元?!皬B門第一村”的目標早已實現,馬塘村一躍成為“福建奔小康建新村”的典型、“省級園林式村莊”、“全國文明村”。導報記者在采訪馬塘村村民時,村民這樣說:“陳清淵不僅是我們的書記,他還是我們致富的領路人、我們的大家長,為了我們能生活得更好而日夜辛勞做功課(閩南語,意為做工作)?!倍惽鍦Y卻說:“我是銀鷺當家人,還是馬塘村書記,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是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