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后發優勢所帶來的中國的增長潛力應該還有20年

9月8日,2013國際投資論壇在廈門會展中心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說,后發優勢所帶來的中國的增長潛力應該還有20年。
“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懂得利用這個后發優勢,那么它經濟增長的速度可以一倍、兩倍于發達國家。”林毅夫表示,從經驗數據來,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有13個經濟體它充分利用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后發優勢,實現了每年7%或更高的增長率,持續25年或更長的時間。
林毅夫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取得了平均每年9.8%的增長速度,靠的就是這個后發優勢的動力機制。那么中國實際上已經用的這個后發優勢33年了,但是目前人均收入6100美元,跟發達國家的差距。以美國為例,那么目前這個技術跟發展水平的差距,相當于日本在1950年代初跟美國的差距。亞洲四條小龍當中,新加坡在1960年代中跟美國的差距,臺灣、韓國在1970年代中跟美國的差距,日本跟這些亞洲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這個收入水平所代表的產業技術差距的后發優勢,實現了20年每年8%-9%的實際的增長速度。
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發展的道路模式跟日本亞洲四條小龍是一樣的。如果說跟發達國家的這個技術產業差距讓日本跟亞洲四條小龍實現了20年每年8%到9%的增長,那么應該講說,在目前的發展水平之上,后發優勢所帶來的中國的增長潛力應該還有20年,平均每年8%的潛力。這個潛力那么可以保證中國在去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0年的水平之上翻一番以及城鄉人民收入在2010年的水平上面翻一番所需要的這個動力。
據悉,在本屆論壇上,南非貿易和工業部部長羅布·戴維斯(Rob Davies)、歐洲投資銀行副總裁瑪格達萊娜.阿爾瓦雷斯.阿爾薩 (Magdalena alvarez Arza)、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穆希薩·基圖伊(Mukhisa Kituyi)、聯合國經合組織副秘書長玉木林太郎(Rintaro Tamaki)、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等嘉賓先后發表演講。
據了解,“2013國際投資論壇”由中國商務部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共同打造,聯合國貿發會議首次參與協辦,主題聚焦“全球價值鏈重塑與創新發展”,除主旨論壇外,還設置了“現代服務貿易與全球投資”、“國際投資吸引力”、“創新驅動與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國企業全球化機遇與挑戰”4場專題論壇。
創辦于2000年的國際投資論壇,與每年在廈門舉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同期舉行,是中國雙向投資政策發布的窗口,是國際投資權威信息發布的渠道,也是各國政要、政策制定者、商業領袖和投資人互動的平臺,兼具國際性、高端性、前瞻性、創新性等特點。論壇宗旨是加強投資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國際投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共同繁榮。(記者 胡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