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玉珍建議: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多樣化
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福建代表團全團向境內外媒體開放。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福建省常委、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玉珍在會上表示,大陸和臺灣一直都有著密切的文化來往,但是兩岸的文化交流一直缺乏一個整體的框架,因此需要多樣化地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落實建立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機制。
張玉珍表示,近幾年,兩岸呈現出多層次、寬領域、大交流的局面,兩岸的傳統文化和風土習俗一脈相承,比如傳統的宗教、傳統戲曲等,都是彼此共有的文化資源。例如,泉州的梨園戲在清代的時候由閩南傳到了臺灣,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劇種,如今的梨園戲卻在臺灣瀕臨失傳。因此,應該考慮如何發揚歌仔戲、木偶戲這些有文化底蘊的大劇種。
張玉珍建議,對校園實行文化的普及,大力推廣公益性活動。走進校園培養青年觀眾,讓臺灣的新生代認識到祖國藝術文化的典雅、詩意和博大精深。此外,應更加立體形象地加以張揚與活態民間傳統藝術,以及對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傳授和表演,促進文化交流多樣。相互觀摩、共同成長,同時充分體現雙方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識。
張玉珍表示,兩岸同文同種,文化交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臺灣擁有一流的創作人才和管理運營人才和經驗,大陸則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然而,文化交流一直缺乏一個整體的框架。2013年,兩岸各界多次呼吁建立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機制,包括可以適時地探討和簽約兩岸科技合作協議、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機制等,但是這些需要一些專業的人員來落實。(記者 胡美東 孫力 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