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小區公共空間違建 島內兩區將達"無違建"區標準
頂樓違章搭蓋整改前。
廈門市今年綜合治理拆違目標350萬平方米
頂樓違建15天內自行拆除
在湖里區金尚路和金山西路交叉口,有一座五層建材綜合樓,3月初,這里拆除了一座100多平方米的頂樓違建。城管人員介紹,這座違法建筑就是典型的“五個部位”違建案例中占用小區公共空間的違法建筑。
記者看到,這座頂樓違建已被拆除干凈,現場只剩下幾座歷史遺留的違章搭蓋。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一大隊二中隊中隊長白瑱介紹,2月份,他們接到市民舉報稱這里有承租戶在頂樓違章搭蓋,企圖搭蓋辦公用房。接到舉報后,中隊啟動快速處理機制,對當事人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動員當事人自行拆除。經過反復勸導,不到15天,當事人就自行拆除了違建。
“剩下的歷史違建也進入程序,最終一定會拆除。”白瑱介紹,在小區違建中,物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發現違建應該第一時間勸阻。
2014年度拆違位居全省第二
晨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兩違”期間,廈門市拆除違建502萬平方米,騰出非法占地面積723.08萬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二;調查摸底違法占地和違法建筑824萬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廈門還創新了“市人大介入監督”、“第三方測繪”、“綜合考評”、“快速查處”等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