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是廣州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合作的橋頭堡。自古以來,南沙與港澳因為地緣和人緣相近,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系。在新時期,國家對粵港澳的合作愈加重視,更將其提升為國家戰略。從2009年廣東省出臺的《關于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的決定》到今年4月粵港政府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珠江三角洲與港澳的區域合作關系開始逐漸形成,在這個大趨勢下,南沙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的戰略定位會不會因此而改變?8月19日,南沙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羅兆慈召開媒體見面會,就南沙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相關說明。
戰略目標:連接粵港澳的重要樞紐
羅兆慈說,未來的南沙新區將被打造成為服務內地、連接香港的商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教育培訓基地、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華南重要物流基地和世界郵輪旅游航線的著名節點。
南沙發展的“底氣”
要完成規劃的任務,南沙的“底氣”很足。地理位置方面,南沙距香港28海里,距澳門41海里,方圓100公里范圍內將整個大珠三角城市群囊括其中,南沙港擁有大型深水集裝箱泊位和江海聯運碼頭,連接京珠、虎門等多條高速公路,周邊70公里范圍內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五大國際機場;產業優勢方面,珠三角地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南沙新區是經國家認定的重點發展區域,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港區等功能區域,近年來眾多諸如汽車、造船、現代服務業等高新技術產業開始落戶南沙,經濟增長保持年均30%以上。此外,南沙以北的廣州大學城每年有4萬多畢業生,可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智力支撐;環境優勢方面,南沙全區的綠地覆蓋率達44.3%,空氣質量好,各項配套設施完善,濱海公園、天后宮等一大批旅游景點已陸續建成,未來的南沙也將成為大珠三角綠色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南沙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