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廣東不再公布高考狀元,今年繼續(xù)“雪藏”狀元。盡管教育部近年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狀元,但難有明顯效果。昨天,又有省份公布高考狀元,而且不少高校仍然為高考狀元提供高額獎學金,盡管廣東不再公布高考狀元,但人們對狀元的關注卻一如往常。
昨日,廣東省高考成績放榜,但未公布高考狀元。為了嚴密控制關于狀元的一切蛛絲馬跡,廣東省考試院甚至不再公布前十名的名次,這十名同學在自己成績單排位一欄上看到的將只有“前十名”的字樣而已。
其實,教育部門曾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狀元,卻始終落不到實處。近日,教育部發(fā)言人續(xù)梅再次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對高考考生成績進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狀元”,也真誠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狀元”。
狀元曾被拉去做廣告
教育部話音剛落,昨天安徽省又公布了高考狀元。昨日的微博上也有廣東今年高考狀元的消息,鑒于沒有準確的信息來源,不太有人敢相信,但對狀元的關注由此可見一斑。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開始,高考狀元便與高考緊緊聯(lián)系,成為高考重要的衍生品。有高中的光榮欄里,十幾年前的高考狀元事跡介紹,仍在鼓舞著“后來者”。
狀元們也被社會關注,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少商家竭力挖掘“狀元”們的潛力,找“狀元”做廣告、代言產(chǎn)品。曾有媒體報道有“狀元”去店鋪買糖也被商家掛出“熱烈祝賀我市高考狀元在我店購買糖”的橫幅廣告來促銷。
有專家認為,高考“狀元”其實形成了一條利益鏈,從而成為學校、教輔機構、企業(yè)家爭相追捧的“香餑餑”。有些“狀元”能收獲少則幾萬、多則數(shù)十萬元的現(xiàn)金獎勵和各種榮譽,所在中學則為日后爭奪優(yōu)質生源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