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1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紀行天下之前瞻對話”在廣州新圖書館1號報告廳隆重舉行。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在內的國內10家中國紀錄片10家主流播放媒體嘉賓,共同交流和探討全球視野下的國內紀錄片的前景與趨勢。
來自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的總監應啟明率先發言。他強調,中國紀錄片需要更懂得如何使用更國際化的語境:“ 前幾天有幾個老外的評審委員跟我講,他們認為中國的紀錄片看不懂,翻譯有問題。”在談到何為好的紀錄片時,應啟明則表示,好的紀錄片是可以讓觀眾進行思考的:“一個好的紀錄片,把故事講給你聽之后,能夠讓你去思考。技術不是最難的,難是觀察思維。”已經擔任過兩屆“金紅棉獎”評審的應啟明表示,廣州紀錄片節進步非常大:“這次來看到非常多好的紀錄片,進步非常大,說明廣州紀錄片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擴大,最重要是在引進這些片子的時候有關公司下了心思。”
重慶紀錄片協會會長雷衛從2004年就與廣州紀錄片節結緣,來到本屆廣州紀錄片節,雷衛最大的感受就是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作為中國唯一的紀錄片節,廣州節和我參加過的世界各地的紀錄片節已經越來越接近,這是非常好的起點。”
廣西電視臺副臺長林杰謀則重點介紹廣西衛視與東盟國家在拍攝紀錄片上的合作。我們跟越南國家電視臺和越南國家數字電視臺都在合作拍攝,跟泰國國家電視臺準備拍攝遙遠的牧歌,主要是講廣西的猛犸和泰國的大象,與柬埔寨電視臺也有合作。”
在談到當前中國紀錄片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時,中國教育電視臺三頻道總監陳宏直言,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資金的體量太小。:“去年才有12個億的買賣量,盤子太小,怎么辦?”陳宏表示,紀錄片應該敢于“跨界搶錢”,“第一,向資本市場搶錢:你們的資源這么多,為什么不能上市呢?第二向地產搶錢,現在全國都在搞文化地產,紀錄片為什么不可以搞?第三應該向國家銀行搶錢,國家發展到今天,GDP增長那么多。未來我們的后代們看到中國經歷過三十年,五十年的高速發展,但是很難讀資料,應該看紀錄片,所以紀錄片人有責任記錄這個過程,比如說國家的重點項目,應該在開始立項、專家論證等全過程,國家層面應該安排把這個議程記錄下來。”
來自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副總編輯雷振華也向現場嘉賓及觀眾就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多年來在記錄片創作、生產、播出的情況做一個詳細介紹。
湖南廣播電視臺金鷹紀實頻道黨委書記姚遠則鼓勵中國紀錄片應該多走入大眾市場:“現在做紀錄片,不能自娛自樂,要更多走入大眾市場,撬動中國這個冷門的市場,應該接種很多大眾平臺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我們的紀錄片導演是不是可以明星化?”她舉例,明年三月份導演范立新將會推出《快樂男聲》紀錄片電影,目前已經通過粉絲籌到500多萬,這說明是有市場的,我跟他說,你一定可以對抗郭敬明,對抗他的《小時代》。
她說,“《爸爸去哪兒》現在這么火,其實這也可以算是一個廣泛范圍內的紀錄片,BBC也推出體驗式的真人秀,我們的紀錄片平臺不一定在我們需要啟蒙市場做得這么專,我們可以先做類似真人秀這樣的體驗式紀錄片。
壓軸發言的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金越,他說:“我們一直在談市場,廣州紀錄片節就是市場,我們把自己的產品拿到這個廣州節上來進行交換,就是市場行為,所以市場不是虛的,是實的,我到廣州節來特想說一句話,我想說生意,我想買片子,我想賣片子,我想交易,這就是市場。剛剛我們談了各種困擾和困惑,但是我覺得市場的核心是什么?是你能給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金越強調,我們在談市場和談產品的同時,不能放棄我們的文化自信,不要在市場中迷失自我:“我想在這里說一句話,你可以娛樂,但是不要以記錄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