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代生出席文化節開幕式。(常城 攝)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出席文化節。(常城 攝)
4月4日(農歷辛卯年三月初二)上午,神農山下,炎帝像前,在數萬畝怒放桃花的映襯中,第七屆神農文化節暨辛卯年炎帝祭拜大典在此隆重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華夏子孫齊聚此地,同拜人文始祖,祈福國泰民安。
“悠悠沁水,巍巍太行。天呈瑞彩,地覆和祥。始祖炎帝,神農祭蒼。祈福肇和,澤被遐荒……”炎帝神農“辨五谷、嘗百草,登壇祭天,開辟原始農耕文明”的功績在懷川人民的口耳相傳中鮮活如昨。自2003年開始,每年陽春三月,由焦作市人民政府主辦,沁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神農文化節成為當地一項重大的文化盛事,“展示神農山水,頌揚和諧沁陽”。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化節上,神農山景區榮膺國家AAAAA級景區的揭牌儀式將一并舉行。
上午9時整,神農山寨門前,在威風鑼鼓震天響,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代生,中共焦作市委書記路國賢,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長張鳳有為神農山榮膺國家5A級旅為神農山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揭牌。
祭拜活動在充滿遠古意趣的舞蹈“祭天”中拉開序幕,一群頭戴面具、身披獸皮、腰系草裙的人們在“首領”的帶領下伴著渾厚粗獷的樂曲起舞……一切仿佛將人帶回了遠古洪荒時期。9時30分,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代生宣布沁陽市第七屆神農文化節開幕。
炎帝神農被尊為人類農業、商業、音樂和醫藥業的鼻祖,其時代距今約6000年,他最早教會人們把火運用到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改變了茹毛飲血、以漁獵和采集野果為生的狀態,為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和黃帝同被尊為中華文明的始祖,對我國歷史具有深遠影響。據有關學者考證,沁陽距炎帝故里不足50公里,周圍9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共有神農城、炎帝陵、神農壇、百草坡等100多個與神農相關的地名與傳說。全國考古學會會長羅哲文教授經過考證認為,海拔1028米的神農山紫金頂是神農炎帝的祭祀場所,稱其為“華夏第一壇”。
9時50分,擊鼓九通,鳴金九響,奏樂,禮炮九響之后,炎帝神農的頌文響徹神農文化廣場。省、 焦作、沁陽市有關領導和有關人員分別敬獻花籃、敬拜上香,恭讀拜祖文《祭炎帝神農文》,人們身披黃色緞帶恭敬地立于神農銅像前,氣氛莊嚴肅穆,表達對我國上古時代杰出的部落首領炎帝神農的深深敬意。
據悉,今年的神農文化節,從農歷三月初二開始,為期27天(4月4日至4月30日),其間該景區還將舉辦焦作市第七屆戲劇展演、懷府地方特色風味小吃和民間工藝品展銷、武術競賽、嗩吶大賽、斗雞比賽和民間藝術比賽等一系列具有濃郁懷慶特色和現代化色彩的旅游活動。屆時,將為赴沁旅游觀光的游客呈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常城 通訊員 陳蕾)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