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渝
核心提示|我省又有七市將獲地方立法權。昨日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十七次會議,聽取《關于確定新鄉、濮陽、許昌、三門峽、商丘、周口、信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的決定(草案)》(下稱“草案”)的說明。若在此次省人大常委會上審議通過,那么我省除濟源因未設區之外,所有設區的17個省轄市均有了立法權。
拿到立法權后,七市“最想”立什么法?立法法修訂后,我省第一批被賦予立法權的南陽等八市如今進展如何?大河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消息:新鄉等七市具備立法能力,評估為合格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定南陽、焦作、平頂山、開封、安陽、鶴壁、駐馬店、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的決定》。加上早已獲得地方立法權的鄭州與洛陽,目前,我省可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省轄市一共有10個。
據省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鐵平介紹,第一批賦權工作結束后,新鄉等七市申請第二批賦權的準備工作迅速展開。
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成五個評估組,分別對新鄉等七市是否符合條件進行調查。最終認為,新鄉等七市基本具備了開展立法工作的能力,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發展情況符合立法法的要求,均評定為合格。進展:濮陽、三門峽已設置法制委員會一獲立法權即可制定法律
地方立法權開放后,不少專家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的問題。
據了解,我省之所以將南陽等八市列為第一批賦權城市,立法機構較完備就是原因之一。其中,南陽、焦作早已設立了法制委員會。
此次,新鄉等七市中,濮陽市、三門峽市人大已于今年4月設立法制委員會;新鄉、許昌、商丘、周口、信陽五市市委均已批準市人大設立法制委員會。七市編辦均已發文設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配備編制、工作人員6至8名,多數具有法學學歷。
法要“立”得正,除了擁有立法機構,還得有其他立法力量。大河報記者獲悉,目前,新鄉等七市中,大部分市都成立有立法咨詢委員會、立法(專家)人才庫、立法顧問團等。其成員大多是本市高校、法律實務部門及政府部門高學歷、高職稱或在行業系統獲得專家稱號的人。如商丘市于2007年10月就成立了市法學會;濮陽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立法咨詢顧問團;三門峽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50人的法律顧問團。
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草案,濮陽、三門峽將自決定公布之日起,即可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新鄉、許昌、商丘、周口、信陽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本市人民代表大會設立法制委員會后,可以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基礎:七市具有立法實踐經驗
從南陽等八市經驗來看,立法實踐經驗將是影響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何時出爐的內在因素。
大河報記者獲悉,新鄉等七市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立法需求強烈。近年來,各市在此3個方面都出臺了相關的規范性文件,為接下來的地方立法工作奠定了實踐基礎。
如2007年,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受委托起草了《河南省新鄉潞簡王墓保護管理條例》;2008年,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受委托起草了《河南省信陽市南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有的市對近年已經制定的文件進行梳理,并開展立法前期調研,擬定立法計劃,提出立法項目;有的市探索與本地高校就立法工作進行合作,共同開展立法理論研究。
第二批獲權城市“著急”立什么法?
如能順利獲權,第二批的七個城市將就哪些方面立法?據悉,七市擬立法項目共計96個。
新鄉:9個
包括城鄉建設、電動車管理、養犬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濮陽:17個
包括城鄉規劃管理、物業管理、歷史文化保護、馬頰河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許昌:8個
包括中心城區水系保護、物業管理、地下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等方面地方性法規。三門峽:3個
包括城市衛生管理、文物古跡保護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商丘:4個
包括建筑工程安全、地表水飲用水源管理、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周口:27個
包括物業管理、生態環境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信陽:28個
包括物業管理、濕地資源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等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鏈接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大多聚焦生態環境保護
有人關心,首批獲得立法權的八個城市目前進展如何?
大河報記者獲悉,南陽等八市共提出立法項目109個,其中,駐馬店最多,達到33個。根據調查,其中,有若干市準備制定本地的立法條例,并將其納入2016年立法計劃。和全國情況相同,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地方景區方面的法規,由于“立法需求緊、操作切口小”被許多地方作為首部地方性法規進行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