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正昌兒童福利學校:162名孤兒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因為失去了父母,他們成了孤兒;沒有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社會中一個最弱小、最苦難的群體;因為得不到溫馨照管,他們的生活缺衣少食,接受教育難以保證。“孤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更應享受到優質教育陽光的溫暖”。這是馬守政時常牽腸掛肚的一句話。
其實,在唐河縣,被譽為“馬大善人”、“慈善愛心大使”的馬守政免費資助照顧孤兒到他學校上學由來已久。“孤兒因家庭變故,大多都孤僻、任性,有的還有心理障礙,自暴自棄,若不及時進行教育,他們長大在社會上也是一大問題,甚至走入歧途。但我相信,小孩子就像是一塊玉,需要的是好好雕琢”,馬守政說。
馬小迪(化名)是2003年馬守政建校當年收養的第一個孤兒,和他是老鄉。馬小迪是一個棄嬰,由養父母收養,2003年初養母又拋棄了他離家出走,時隔不久養父又患上癌癥離開了人世,他只好依靠90多歲的爺奶照看。因年邁無力撫養,馬小迪的爺奶流著眼淚找到了馬守政,馬守政二話沒說就收留了他。
剛入學時,馬小迪學習跟不上,好打架,同學疏遠他,馬守政就安排老師專門進行幫扶,自己一有空兒就找他談心,給他講人生的道理、講知識的重要,對他百般關心、精心呵護。慢慢地,馬小迪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學會了關愛別人,逐漸走出了失去親人的內心陰影,也徹底改掉了壞習慣。“在我的心里,馬伯伯就是我的再生父親,他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馬小迪說。如今,他已上了初中,成績也比較優秀,并立志長大后也做一個像馬伯伯那樣的有理想、有報負、有愛心的人。
馬守政收養孤兒馬小迪的事很快在唐河十里八鄉傳開了,許多孤兒的親屬登門到校讓他收養。出于對老鄉的情誼和對孤兒的愛憐,馬守政都慷慨地安排他們入校讀書,學費、生活費等一概全免。
大河屯鎮年僅10歲的馬小印(化名)和哥哥都在馬守政的學校學習。2002年,一切突如其來的家庭失火,使2歲的她頭部、手部嚴重受傷,導致殘疾,父母不堪生活重負,事隔不到三年先后患病去世,兄妹倆學習、生活沒有著落,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源潭鎮的張旭(化名)活潑可愛,6個月時父親患病去世,不久母親精神失常離家而去;馬振撫鄉年過七旬的馬大爺的孫子,父母先后去世,老人又患上了食道癌,孫子上學成了老漢的心頭病……對于這些孤兒,馬守政得知情況后馬上用車把他們接到了學校。
“一切為學生服務,為一切學生服務,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馬守政多年來一直堅守的愛心諾言。為了使孤兒、殘疾和留守兒童享受到特殊照顧,他特意安排專門人員為這些學生建立了專門檔案,詳細記錄他們的家庭狀況、性格特點、成績情況、心理缺陷情況,了解他們的所需所盼,對這一些“特殊學生”一律實行入學、服裝、食宿、醫保、救助、接送、監護“七個統一”,免費為他們提供救助,讓他們都能享受到完全規范的學校教育、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給予這個“特殊群體”一個溫暖的家。
“當上帝為我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是馬伯伯為我打開了另一扇明亮的窗。謝崗實驗學校就是我的家!”這是在謝崗實驗學校就讀高中的孤兒齊紅(化名)在作文中寫下的一段話;“馬伯伯對我們這些孤兒照顧的無微不至。在謝崗實驗學校學習,我懂得了要感謝親人、感謝老師、感謝社會!”在謝崗實驗學校就讀初中的孤兒閆愛(化名)感慨地說;“馬伯伯可關心我們了,像爸爸一樣給我洗手洗臉,還給餅干吃”,上四年級的韓紅(化名)來謝崗實驗學校僅一個月,就對學校產生了好感;“我們不再怨恨父母只生了我們卻不養育我們,有了馬伯伯,我們依然幸福著……”在謝崗實驗學校快樂生活的孤兒們都深有體會。
一名孤兒在校學習、生活需多少費用才有保障呢?據粗略估算,一名孤兒每年需學習生活費3600元、衣服費500元、住宿費500元、醫療保健費(含保險)300元、交通費300元、生活教師服務和管理費300元,綜合費用計5500元。
馬守政免費收養孤兒讀書、生活的事在唐河眾多鄉鄰中傳開后,他常常整天電話不斷。至2010年10月份,憑村委(街道)證明、派出所核實蓋章入校就讀的孤兒已有130名。僅此,馬守政每年需支出近百萬元。此外,近年來,他還通過減免學費、生活費等方式,累計照顧“特殊學生”達2000多人次。兩項合計,馬守政先后資助這個“特殊群體”的學生費用已逾200萬元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孤兒入校,馬守政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一個人的資金畢竟有限,只有動員社會力量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那我為何不辦一所福利學校呢?”馬守政在苦苦思索著。
創辦民辦福利學校在河南省沒有先例,要“摸著石頭過河”,談何容易?!家人一開始說他:“這不是拿著錢往水里扔嗎?咱家錢又有限,還要管這么多孩子吃、住、學習,不但安全管理麻煩、而且還會擔風險!”
“自己富了不能忘記社會的支持,不能忘記最困難的群體。身為共產黨員、縣政協常委,我一定要為家鄉辦點實事、辦點好事、獻份愛心,讓更多的孤兒享受到像其他孩子一樣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馬守政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堅持要走的路十頭牛也拉不回。他的想法得到了省、市、縣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中國扶貧基金會的領導也多次親臨唐河調研指導協調孤兒學校籌建工作。
終于,2010年11月20日,南陽市民政局正式下文批準馬守政與唐河縣民政局共同舉辦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學校。馬守政這次成了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據中國扶貧基金會孤兒項目部主任唐薇介紹,該校創辦的個人投資、民政支持、社會捐助、養教一體的社會民辦孤兒救助模式在河南省屬于首家,此外僅在青海玉樹有一家民辦孤兒養教一體化福利機構。
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學校創辦后,看到一個個受傷的花朵在學校沐浴著愛的陽光盡情綻放、盡享老師的呵護和同學的關愛,馬守政的臉上溢滿了笑容,家人也從辦校伊始的“堅決抵觸”一下子轉變為“大力支持”。從小經歷過人生磨難的馬守政,盡管經艱苦創業積累了一些財富,但他多年來生活都一直十分簡樸,在學校經常和孤兒們吃住在一起。他出差住的是便宜床鋪,吃飯常常是一碗燴面或方便面,有時工作忙錯過開飯時間就在學校食堂吃點剩飯湊合一頓。為了節省資金,他在酷暑寒冬舍不得開空調。他對孤兒照顧得無微不至,敬老愛老更是一個“孝子”。他盡心贍養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一直到把他們“送”走。如今,岳父、岳母都年過八旬了,岳父還癱瘓常年臥床不起,他和妻子一起精心侍奉,擦屎擦尿,從沒有半點怨言。在他的愛心行動影響下,兒女都很爭氣,女兒從武漢理工大學畢業后,在富士康集團工作。兒子在上海讀完大學畢業后現就職于澳大利亞。兒女都很支持父親所從事的高尚的慈善事業,常常從工資中拿出錢來幫助他,今年兒子還贊助學校10萬澳幣(約65萬元人民幣)。
馬守政創辦的唐河縣正昌兒童福利學校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傾情支持。中國扶貧基金會孤兒項目部主任唐薇多次親臨唐河指導工作,培訓孤兒教師,并于今年4月在該校啟動了孤兒助養項目,計劃連續三年對該校的孤兒學生結對捐助;南陽市政法委副書記李恒德、南陽理工學院原院長劉振山,唐河縣關工委、民政局,唐河生活網愛心志愿者協會,唐河泗水金灣商務大酒店史建黎等領導和愛心人士,也經常到正昌兒童福利學校,為孤兒們送去衣服、書籍、面粉、雞蛋等慰問品,有的還對孤兒進行結對救助,一直資助到他們大學畢業。
馬守政的愛心義舉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大河報》、《協商論壇》、《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南陽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電視臺以《愛心播種希望》、《讓130多個受傷的花朵幸福綻放》、《130名孤兒的幸福之家》、《用大愛為孩子撐起一片天》、《157名孤兒有了溫暖的家》、《大愛撐起一片天》為題,對馬守政的愛心事跡作了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