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化廳公布“河南省文化企業50強”和“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固始縣柳編專業合作社、固始縣華源工藝有限責任公司、固始縣華豐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共3家文化企業成功入選,被命名為“河南省文化企業50強”企業。固始開漳圣王文化博覽園以及3家固始柳編企業工藝技術改造精深加工共4個項目入選60個“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這主要得益于固始縣實施的創新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結果揭曉后,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焦豫汝喜在眉稍,甜在心頭。她說,近年來,固始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文化強縣建設的突破口,積極推動文化和經濟的交融,催生了一大批龍頭文化企業。
文化搭臺,經貿唱戲。固始深挖根親文化資源,借助根親文化節平臺,成功舉辦了四屆根親文化節,四年共簽約項目85個,合同資金達115.6億元。根親文化成了固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陳元光祖祠、王審知故居、番國故城遺址等歷史文物、遺跡在拉動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逐步彰顯。類根親文化產業應運而生,城鄉的賓館、酒店、飯莊、宗親祖祠、古遺跡、旅游景點的策劃、包裝、管理服務產業、土特產品的生產、營銷、商貿物流等一下子生長出來。
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和自然生態優勢,固始將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適時推出尋根文化游、民俗風情游、紅色文化游、生態山水游和鄉村體驗游等五大主打旅游品牌; 2012年,共接待游客65.6萬人次,實現旅游業收入2.13億元。
借助“中國柳編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的品牌影響,該縣積極鼓勵柳編、銀針、茶葉、烙畫、刺繡、皮影、花挑舞、灶戲、皮絲、大鼓書、書畫裝裱等傳統技藝開發文化產品,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更好地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如今,柳編工藝水平更加精細、多彩,從業人員達10萬人以上,柳編制品遠銷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書法產業已形成由培訓學校、到筆墨紙硯經銷、到裝裱布展和產品經銷的產業鏈條,全縣書法愛好者達數十萬人,從事書法產業經營者近萬人,其產值在4000萬元以上。
此外,該縣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文化產業,采取冠名、聯姻、共建等方式,不斷豐富壯大文化產業的內生機制。近年來投入到文化產業的資金就在3億元以上。其中黃如論、周宏珠、王剛、何氏宗親等社會知名人士捐贈注入的資本達上億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感到新奇、突然的同時,固始人也感受到了文化在推進、撬動經濟的巨大作用。目前該縣文化產業發展到1000多家。像九華山風景旅游區等上規模的企業就有數十家。
加快文化開發和產業發展步伐,著力培育文化精品和地域文化品牌,固始通過實踐、創新、發展,借助創新文化產業已引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體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巨大的生產力。(記者 向明超 通訊員 劉倩)
實習編輯:許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