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全縣人民的幸福指數,構建和諧幸福文明新原陽,一直是原陽縣本屆縣委、縣政府致力破解的難題。
“經過近幾年全縣人民一道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負重拼搏,務實發展,我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民群眾的事就是大事,人民群眾所需所想所盼的,就是我們領導班子要做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11月12日,原陽縣委書記李巨峰在談到如何惠及民生時動情地說,“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讓全縣人民共享發展成果?!?/p>
抓好社保醫保 讓人民群眾更舒心
“要不是現在社會好,我這把老骨頭還有俺這倆殘疾兒子早死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這么多的好人來幫助俺娘仨,讓俺娘仨生活的這么踏實?!泵棵空f起黨委政府和那么多好心人對自己的幫助,身子骨還算硬朗的95歲老人朱葛榮總是不停地這樣念叨。朱葛榮老人只是原陽縣三萬多低保戶中的其中一戶。目前,該縣有城鄉低保35765人,年發放低保金5550萬元。農村“五?!睂ο?157人,年發放五保供養資金824萬元。
原陽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該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公示制度,促進了低保公平、公正、公開,實現了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的目標。并辦出了韓董莊鄉、城關鎮等一批省、市級文明敬老院,使“五?!崩先顺院?、住好、穿好、醫好。2011年7月,原陽縣被批準為全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全縣所有老人每月領到60元以上的養老金。同時,該縣是新鄉市第一個啟動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縣,創出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原陽模式”,受到了省、市的關注與肯定,目前全縣1750名滿60歲失地老人每月能夠領到195元的養老金,已累計發放680萬元。
全民醫保,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的中國來說是民生之頭等大事,對于一個擁有65萬人口的省級貧困農業大縣來說更是民生之重。原陽縣高度重視群眾就醫問題,在縣級醫療單位實施“先看病、后付費”的診療模式,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價銷售,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人均籌資標準由2012年的290元提高到今年的340元,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醫療單位藥品在省級平臺集中采購,零差價銷售,藥品價格平均降低34%以上;對特困患者實行各種減免政策,在二級醫院設惠民病床78張,每年減免醫療費不低于70萬元;實行大病救助政策,今年以來,對20個病種實施大病救助,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這些不僅解決了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大問題,也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抓好安居工程,讓困難家庭實現安居夢
從百貨公司下崗的50多歲齊永琴夫婦是外地人,常年寄居在別人家里,丈夫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兒子等著找對象結婚,可是因為沒房子說一個泡湯一個。自從原陽縣開始建設保障性住房,她是第一個申請也是第一個順利拿到新房鑰匙的。“有自己的房子住成了俺家最大的夢想,現在俺終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兒子找對象再也不愁了?!弊∵M新房的齊永琴臉上溢滿了滿足和幸福。原陽縣已開發建設了4個保障小區,建設保障住房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解決了2404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今年,該縣又開工建設了保障性住房5萬平方米,將解決1000戶低收入家庭、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群體的住房困難。
把更多低收入和困難群眾的安居樂業夢變為現實,一直是原陽縣委、縣政府關注的重點工作。該縣科學編制住房保障規劃,認真制定保障性住房規定,降低了各項保障性住房的準入門檻,擴大了保障覆蓋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提高租賃住房補貼發放標準,補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2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8元,如今已累計對1977戶低收入家庭發放金額922.2萬元;同時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檔案,杜絕重復保障等情況的發生。隨著這些措施的不斷深入實施,使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實現安居夢。
抓好產業發展,讓農民工家門口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原陽縣搶抓中原經濟區建設之際,全力建設產業集聚區,使格力空調配套產業園、金祥家具產業園、機電產業園等一大批重點項目落戶原陽,大項目的落地和如火如荼的城鎮建設,不僅讓原陽20萬剩余勞動力不出家門就能就業,同時也加快了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了“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
同時該縣還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鼓勵全民創業。在全縣14個鄉鎮建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所,所有行政村都有勞動保障協管員,負責城鄉就業工作,構建了縣、鄉、村城鄉一體化、服務均等化的就業服務體系。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在鄉村設立培訓點,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能。推動校企合作,教學專業根據企業的生產和崗位需求進行設置,為企業培養對口實用人才7100余人,為企業培養對口人才1300余人。深入推動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項目推介、創業培訓、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市場準入、降低門檻等優惠政策和幫扶機制,有力地調動了全民創業熱情,催生了大量經濟實體,累計創業培訓2470余人,發放小額貼息貸款1.67億元,扶持創業4240余人,全縣新增個體工商戶5300余戶、民營企業430家,直接帶動就業35000余人。同時開展系列就業招聘會活動,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對接平臺,幫助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12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17000余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00余人,大學生就業5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低于全市4.5%的控制目標。
抓好文化服務,讓人民群眾品味“精神文化大餐”
“這些正在施工的樓宇是我們縣里的文化藝術中心,里面將建成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多功能廳,到時候這四個館將免費對外開放,讓原陽人走進來真正了解原陽歷史,閱讀更好書籍。讓豐厚的原陽歷史文化精髓真正滲透到原陽人心中,用文化滋養原陽人,用文化提升原陽人品味。”看著即將建成的文化藝術中心,縣委書記李巨峰說出了其建設的意義所在。
近年來,原陽縣全面均衡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城鄉并重,協調發展。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軟件”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全縣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以及495個農家書屋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群眾想文藝表演有舞臺,想查找各類農業科技知識走進農家書屋就能找到。開展“百城萬場”廣場文化、“百姓大舞臺”、“文化大展臺”、“知識大講堂”、“道德大講堂”、“先進典型作報告” 、“送文藝下鄉”“電影圖書大放送”、“書畫攝影展覽”、“少兒才藝大賽”、 “少兒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網絡作文大賽”、“農民運動會”、“斗羊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創造文化、參與文化中不斷享受文化,品味精神文化大餐。
(記者 馬守國 通訊員 賀洪強 楊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