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過兩個星期,今年七月一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的日子。“香港”又以更新的角度更多走進人們的視野。
從2003年起,中國內地逐步開放赴港“個人游”,不少聽眾可能因此不止一次到香港旅行,2004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開始實施,內地和香港之間不斷展現的商機讓更多香港人記住了“CEPA”這個簡稱。
步行穿過馬路,搭地鐵到研究所。到香港工作一年多,徐大基醫生已經和香港同事們一樣習慣了這樣的上班節奏。一年前,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優才計劃”引進人才之一,徐大基從廣州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成為臨床部一名高級講師。
記者:您這邊的同事當中,內地過來的多嗎?
徐大基:好多。
記者:過去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廣東的時候。
徐大基:廣東我是做醫生。
記者:那是什么東西吸引您到這里來呢?
徐大基:這邊又發展中醫,我覺得我過來以后可以做一點事情,事實上過來以后也做了不少事情。其中包括組織很多這邊一百多位專家寫了一本書,叫做《我們在香港做中醫》,如果早就是今年,遲就明年出版了,我是主編。
“優才計劃”在香港從2006年開始實施,赴港人才的統計數字中,內地居民一度超過八成。港鐵、大巴、商場,人們已經習慣了粵語和普通話交替出現。
從小在香港長大的邱震威在香港海洋公園工作三年,一直做和內地的項目溝通工作,他的普通話已經相當流利。
邱震威:我們每年也去很多內地的城市,特別是上海、北京,我下個月會去長沙,去做一些推介會,因為內地的市場是很大,很重要,對我們來說。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接受采訪時說,港人的“愛國情懷”十五年來一直在加深。
曾蔭權:香港人在這15年之中,愛國情懷加深了,老實講是深了很多,對國家的支持,對國家的情懷。你看看四川省發生地震的時候,香港熱心的支持重建的項目,我們做的這些方面,對國家的情懷很深的,愛國情懷是有的。
在港島、九龍,主要街道的路燈桿上,“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的金色宣傳畫6月初就已經掛上,作為第三任特首,曾蔭權說,這十五年必須肯定。
曾蔭權:中央政府根據一國兩制基本法辦事,香港擁有的自由沒有改變,我們香港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最重要的是基本法要求我們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我們繁榮穩定,這個事情我們香港已經做到了。
無論行政長官,還是其他政府官員,香港公務員喜歡提及一個說法,叫做“背靠祖國”。
曾蔭權:有困難的時候,因為我們背靠祖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維持香港的增長力,還有最困難的時間,我們香港沒有融資的困難,我們市場繼續地發達,繼續地給內地企業,外國企業投資的機會。
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第十五大銀行中心,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香港的光環十五年來有增無減。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多個行政部門的統計數字頻頻出現“內地”這個關鍵詞。香港貿易發展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收藏著每年的統計表:
梁海國:在回歸那一年,內地占香港整體出口的市場不到35%,現在已經超過一半以上,已經達到52.4%。
在有著150年歷史的香港總商會,新任主席周松崗歷數十五年的變化。
周松崗:在頭15年,其實整體來說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還是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是一國兩制上來操作。
從2009年到2011年,香港“上市”企業數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財經事務局局長陳家強最近接待訪問的列表排得極滿,他說最想談兩個關鍵詞,“與內地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
陳家強:香港的金融業從兩千年多一點開始到現在成為一個非常好的上市平臺,很多中國的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過去這五年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過去這兩年人民幣開始在貿易結算方面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貨幣,香港是全球一個非常重要,最活躍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本屆香港特區政府任期還剩兩周,談到換屆,特首曾蔭權說,首先不變的是“一國兩制”下持續的努力。
曾蔭權:對內地的認識,對內地的情懷,我相信不但是以前的政府,目前本屆政府下一屆政府,這個會在這方面努力,還有老百姓會推動整個的過程,不單是香港,內地也是一樣,我對將來是充滿信心的,對于國家的發展,香港方面做的貢獻會繼續下去。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