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一直緊跟時代的步伐,農具的使用有著漫長且久遠的發展史。4月25日,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館藏精品文物,一尊來自唐代的“渤海鐵犁鏵”,將燦爛悠久的黑土農耕文化展現在觀眾面前。
據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部研究人員介紹,人類使用犁的歷史可以追溯至4000到5000年前,鐵犁則由古時一種叫做耒耜的農具演變而來。本次展出的唐代渤海國時期的鐵犁鏵,于1963年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出土。兩邊一長一短,長邊36厘米,短邊32.5厘米,厚1.1厘米,重4.4千克,后端最寬處27厘米,前端略呈漫圓形,后端有三角形穿孔。充分證明了渤海時期已廣泛使用畜耕,在反映渤海農業進步的同時,更標志著渤海國冶鐵業的超高發展水平。
據了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鐵犁的國家之一。十七世紀時,帶有犁壁的中國犁才被傳到歐洲。犁的發明、應用和發展,顯現了先人的智慧。即便到了今天,我們在現代化的新型農業機械上,依然能夠找到犁的影子。
才萌 新華社記者何山 哈爾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