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組織專家對2010年度提出申請的大學科技園進行了評審和現場核查,日前印發通知,認定10家大學科技園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武漢大學科技園榜上有名。 1999年,湖北省按照“一園多校”模式建設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武漢大學科技園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十年發展,武漢大學科技園已成為東湖高新區企業孵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大學實現產學研結合及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平臺,此次被獨立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揭開了武大科技園發展的新篇章。
十年來,武大科技園依托武漢大學和東湖高新區,秉承“發揮優勢學科,培育特色產業”的宗旨,不斷完善孵化服務體系,構筑了以地球空間信息產業(主要指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遙測RS,簡稱3S產業)為主,物聯網、漢語推廣、生物醫藥、光電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輔的“一主多輔”產業格局,擁有國家地球空間信息武漢產業化基地和武漢大學漢語國際推廣教學資源研究與開發基地兩個國字號基地。
自2000年以來,武大科技園實現產業投資22.50億元,在園企業累計產值 33億元。目前,園區擁有各類企業93家,包括瑞士leica,美國Trimble,德國swissopitcs、華碩、南方測繪等國內外領軍企業和武大吉奧、武大卓越等發展勢頭迅猛的畢業企業,園區從業人員近4000人。截止2009年,園區共申請知識產權156項,獲批111項,知識產權轉化成果111項,轉化率100%。園區企業承擔“863”重大攻關、火炬計劃、創新基金等各類項目3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6項。
此次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既是對武大科技園十年發展的肯定,也對武大科技園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漢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將進一步發揮武漢大學的人才、學科和技術優勢,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培育高層次的技術、經營和管理人才;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產業化技術支撐平臺建設、高校學生實習和實踐基地建設,為入園創業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努力建設一流大學科技園,使武漢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成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支撐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創新源泉。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通訊員 張全友)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