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在海外的礦石資源,正在成為武鋼的“糧倉”,也在不斷做大武鋼的非鋼“蛋糕”。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在湖北代表團發言時透露,經過未來5年的發展,武鋼產值的1/3將不再是鋼鐵。
經過幾年的努力,武鋼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利比利亞等國家的礦山已經擴大到8個點,8個點里面既有參股的、也有控股的。這些點的礦石資源量達到幾百億噸,可以保障武鋼的可持續發展,降低武鋼的生產成本。同時,武鋼將把礦石作為一個資源產業來經營,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人工成本是什么呢?我們現在有十萬職工,真正從事鋼鐵業的也就是一萬多人,剩下都是后勤啊、檢修啊、物流啊、交通啊,等等企業。此外,我們還有醫院,900多個床位的醫院。還有幼兒園,我們有18所幼兒園,并且收費都是非常便宜的,這些全都要補貼,一年幾千萬。也不能漲價,因為涉及到武鋼職工,也有地方職工。將來我們要考慮把這些適合社會辦企業部分移交給社會,移交給地方政府。把我們的相關產業,不作為輔業來做,而是作為產業來做,做強做實,自己養活自己,成為新的增長點,達到降低我們成本的目的。
經過重組鄂鋼、柳鋼、昆鋼,以及上馬廣西防城港項目等多輪擴張之后,“十二五”期間,武鋼的產能規模將達到6000萬噸。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記者陳道林 通訊員王藝園 陳宓夷)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