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州村的一片菜地里堆滿摘下來后賣不出去的包菜,由于沒人愿意要只好任其爛在地里(4月17日攝)。
一分錢一斤的包菜無人問津,如有人愿出運輸和人工費,菜農愿意免費捐獻。近日,幾條“捐菜微博”引起人們對湖北省嘉魚縣“包菜命運”的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當地幾萬畝包菜滯銷田間,一分錢一斤都沒有人愿意收購。按畝產1萬斤計算,有幾億斤包菜賣不出去。連日來,當地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幫助菜農與市場對接,但仍然有大量包菜難賣,菜農甚至任其爛掉。
湖北省嘉魚縣是全國蔬菜生產供應基地,多年前就有“北有壽光,南有嘉魚”的說法。據縣農業局提供的數據,2010年全縣包菜種植面積10萬畝,較上年增加了2萬畝。目前,滯銷田間的主要是晚熟品種,約4萬畝。
一些基層干部認為,蔬菜價格受市場調控,蔬菜生產是市場行為,價格出現周期性變化屬于正常現象。并且,蔬菜種植受面積、產量、氣候、流通環節等諸多因素影響,風險較大。因此如何保護菜農種菜積極性,及時有效抗御市場風險帶給農民的損失,是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避免再度出現菜農種菜“賤如草”的困境。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