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念大一的劉佳(化名),每晚9時準時待在宿舍等候與媽媽視頻。如果晚一點,就會被電話、短信“轟炸”。遠在湖南的媽媽采用網上盯梢的方式,防止女兒夜不歸宿。
昨日,劉佳向記者抱怨說,有時和朋友出去玩,或者晚自習稍微晚一點,就要給媽媽打電話解釋。“不止視頻,她還經常逛我的QQ空間,最近還加了我的微博粉絲,隨時掌控我的‘動態’,我現在根本不敢在QQ簽名或微博里表達真實情緒。”
劉佳說,上大學前媽媽就千叮嚀萬囑咐:“女孩子要自重,不要輕易相信別人”;“最好不要談戀愛”……盡管劉佳知道母親是為她好,但媽媽以上網刺探的方式仍讓她覺得“憋悶”。
“我媽加我的QQ時,我還覺得她很新潮。剛上大學離開家,她想通過視頻見我也可以理解。但后來,我發現她的目的不止這么簡單,她甚至通過留言、評論,分析出誰和我走得近,誰可能對我有意思。”劉佳對媽媽的“盯梢”也提出過異議,但效果不佳。
“愛女心切可以理解,眼下不少媽媽為了與孩子更好地溝通,花心思上QQ,加微博,也是希望以孩子喜歡的方式交流。不過,交流是雙方的,不能強迫,更不能以此來刺探孩子的隱私,如此下去只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對此評價說。
來源:楚天金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