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建設中的漢口新吉慶街,漢派建筑群風貌初顯。記者黃士峰攝
吉慶街,曾是武漢夜市排檔最具聲色的一道風景,也曾因雜亂喧鬧而成為臟兮兮的代名詞。一部《生活秀》一個來雙揚,讓這個漢口深處的小吃街走出巷子馳名遐邇。
歷時1年多的封閉改造,沉淀著武漢鄉俗俚景文化的全新吉慶街一期工程揭開面紗,12月將開門迎客。
充滿“漢味”的新吉慶街呈現出一片清末民初漢派建筑,不變的仍然是特色夜宵餐飲和民間藝人的吹拉彈唱。
吉慶街,期待更精彩的生活秀。
探訪
古典漢派建筑群落
昨日,記者走過正在清掃的工地,眼前就是初具規模的新吉慶街。
一期建筑采用紅、白、黑三色為主色調,結構上采用傳統的中式建筑,倒V式房頂,瓦片鋪蓋而成。搭配的大立柱、拱門以及簡潔的白色線條等元素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建筑二層以上均有寬1.5米到2米的露臺,由灰白色小碎石砌成的石欄環繞。游客可在露臺上行走,還可觀賞周邊的美景。樓房內部尚未進行吊頂,墻面和地面還是水泥色,但門窗都已經安裝好。
工程特別注意通道的設置,幾乎每個獨立的餐飲單位旁都有人行樓道。消火設備比較齊全,排水管道數量較多。
人物
懷念一晚上賺四五百元的日子
晚上9時,本該是吉慶街最火爆的時間,但路面攤位的上座率僅六成。
“麻雀”是吉慶街上最早一批藝人。說起2000年左右的吉慶街,他唏噓不已:“人多到擠不動、每天都是沒完沒了的唱,一晚能賺上四五百元,但現在大不如從前。”對于新吉慶街,他最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視吉慶街藝人的管理。他提議,能建立一個藝人、老板、管委會三方參與的溝通平臺,比如設置意見箱等等。
“歪歪”菜館的主管夏女士希望新的吉慶街能更加找準自己的定位。她告訴記者,“歪歪”去年曾經花了100多萬元進行店面裝修,但是裝修之后卻尷尬發現,大部分客人卻依舊喜歡在室外享受露天大排檔的感覺。她建議,新吉慶街要注重廣告宣傳,將流失的客人吸引回來,也能帶動老街的發展。
展望
草根藝人國外民俗齊上陣
在觥籌杯盞中穿行的民間藝人,是吉慶街的精髓之一。新吉慶街,這些民間藝人和民俗表演是否回歸?
新吉慶街的管理運營方表示,藝人群會重新回到這里登場演出。
據介紹,新吉慶街將引進包括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餐飲企業,包括時尚藝術餐廳、特色小吃飲品店等,將突出夜間經營特色,可營業到凌晨。
新吉慶街不僅希望草根藝人進駐,還期望引入一些登大雅之堂的演出,甚至包括國外的民俗表演。
管理方設想,今后來吉慶街的食客,點歌和點曲子就像點菜一樣,點播后,藝人隨身攜帶的點播器會提醒藝人到哪里表演。每逢周末,吉慶街還將進行小規模的演出專場,集中展示民俗藝人的才藝。
新吉慶街將不再允許大排檔占道經營,但樓層建筑都設置了露臺,食客可在露臺上把酒言歡,同時欣賞內廣場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