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新版工人文化宮”
上周,漢南工人文化宮項目協議書正式簽定。至此,武漢市目前規劃的7家新版工人文化宮選址全部敲定。在很長一段時間淡出人們視線后,工人文化宮又以新的面貌回來了。
按新“工業版圖”布局
這批新版文化宮總投資18億人民幣,占地面積達30余萬平方米。大多位于武漢經濟開發區、東西湖、黃陂、新洲、漢南、蔡甸等武漢市新興工業聚集地,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實現工業倍增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漢作為工業重鎮,在“一五”、“二五”時期,由國家出資在市區建設了一批職工文化陣地,例如著名的“江宮”(江漢工人文化宮)、“硚宮”(硚口工人文化宮)、“武宮”(武昌工人文化宮)和漢陽工人文化宮等。
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市場的沖擊、企業的外遷,幾乎是“一夜之間”,工人文化宮相有的轉行、有的轉租、呈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局面。
近年來,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大量產業工人向開發區、新城區轉移。“產業工人集中到哪里,職工文化陣地就建到哪里”。這批新版工人文化宮緊隨四大工業倍增板塊落地。
新版工人文化宮功能升級
更貼近需求
武漢工人文化宮在原武昌工人文化宮的基礎上改建,位于積玉橋地段,地處長江以南,沙湖之濱,緊鄰長江和楚河漢街。武漢開發區職工活動中心建在寸土寸金的湯湖半島,風光秀美。漢南工人文化宮的地面,原計劃修建政府辦公樓,后考慮到區內加工制造業和新興產業職工人數增加的實際,辦公樓“變身”文化宮。
新一批工人文化宮功能也更加貼近新時代職工需求。以武漢工人文化宮為例,不光有練歌室、圖書室、健身館等場所滿足職工傳統的精神文化需求。職工服務中心將為職工提供法律服務、困難救助服務、醫療互助服務等。還配有文化商業街和職工活動廣場,是名符其實的“職工之家”。
強調公益性 居民也受益
為了使職工進得起,玩得起,市總工會明確規定新版文化宮的公益性設施和場所不能少于60%的比例。它們旗幟鮮明地強調“職工的學校和樂園”的功能。職工憑相關證件,只需支付少許成本費用,就可以享用宮內的各項文化和健身設施。
在服務職工的基礎上,新版文化宮也紛紛化身成新城區公共設施。規劃中的陽邏工人文化宮包括兩期建設工程。一期主要以培訓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職工創業中心為重點,二期將配合新洲區監督和全民健身及體育館等項目。這樣的規劃在新版工人文化中并不少見,陽邏工人文化宮、開發區職工活動中心、漢南工人文化宮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