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4
土地收入與財政困難無對應關系
有人認為,近幾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較快,是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下地方財政困難帶來的必然結果。
對于上述觀點,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稱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國土地出讓收入增長較快的根本原因在于用地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用地需求不斷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地價總體水平穩步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收入的較快增長。
此外,這與我國土地供應主要采取有償使用方式有關。我國規定,土地供應采取劃撥和有償使用方式,近年來我國在土地供應方面逐步擴大有償土地使用范圍,劃撥供應范圍日益縮小,土地招拍掛出讓比重上升。
另一方面,土地出讓收入與地方財政困難程度沒有對應關系。如2010年京津滬等相對發達9省市的土地出讓收入約占全國三分之二,而中西部財政相對困難,土地出讓收入卻僅約占全國三分之一。雖然理論上中西部地區更應擴大土地出讓規模,但實際上土地出讓收入的規模主要與當地經濟發展、土地供求關系和市場發育程度相關,與當地財政收入多少和財政困難程度沒有對應關系。
■ 熱點5
政府預算里根本沒“維穩”一項
此前,有文章稱,“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維穩給中國帶來巨大代價。文章發表后,不少媒體紛紛進行轉載。
針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維穩預算”首次超過軍費,這位負責人指出,其所謂中國2011年維穩預算達到6244億元并首次超過軍費,渲染所謂中國社會“不穩定”、“維穩代價高昂”。事實上,在中國政府的預算中,根本沒有“維穩”這一項。外媒所稱“中國維穩預算”達到6244億元人民幣,其實是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它涵蓋了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建筑安全等諸多領域,將其稱為“維穩預算”,根本是偷換概念。
另外,在當今世界的主要國家當中,除了美國、法國以外,大多數國家的公共安全支出,都超過軍費開支。因此,中國公共安全支出略超過軍費非常正常,用不著大驚小怪。
■ 熱點6
財政與個人收入并非此消彼長
當前,社會上對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的關系存在一些誤解。認為在社會財富總量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收入增加勢必會擠占個人收入。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上財政收入和個人收入并非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財政收入只是一個“中間體”。比如,政府取得財政收入后通過安排補貼支出,有些直接增加了個人收入,有些減輕了個人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支出負擔,間接增加了個人收入。
國際經驗也表明,在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高、財政二次分配能力強的國家(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就比較小,如美國、法國等均是。由于我國勞動力市場總體上供大于求,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僅靠一次分配很難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這就需要財政的二次分配來調節。因此,增強政府在國民收入再分配領域的調節能力,并通過完善社保體系,增加轉移支出等方式,在收入再分配環節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促進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趙鵬)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