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樓市調控進入“深水期”
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房價漲勢得到遏制,房企資金全面吃緊,保障房建設創下歷史新高……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樓市“屢調屢漲”的怪象終結。2012年樓市交易僵局能否打破,長效機制能否建立,保障房的“穩定器”作用能否發揮……這是展望2012年乃至以后中國樓市的關鍵看點。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精神,業內專家綜合分析,“遏制房價快速上漲”的目的初步達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繼10月之后,再次下跌。
從銀根看,央行表示,2012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澳壳皼]有收到放松房地產開發貸和個貸的信號?!鄙虾R簧虡I銀行大客戶部負責人近期告訴記者。
從需求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已相繼表態,今年均將繼續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投資投機性需求今年可能繼續受到遏制。
從供應看,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擴大有效供給。各地去年中小套型住房供地和建設比重均明顯上升,再加上庫存增加,今年樓市不具備因供應短缺而產生“搶購”的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重點城市正在重估房地產的定位。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深刻地影響市場預期,進一步削減房價反彈的“心理基礎”。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提醒,不排除一些二、三線城市房價今年仍然上漲。為防止上漲動力的“過快轉移”,要通過責任機制嚴格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這一輪調控中,與房價穩中有降伴生的,是交易僵局的持續。在年均城市化速度近1%、住房建設仍被認為處于“絕對短缺”的時期,交易的持續萎縮不是正常情況。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海房價下跌了0.56%,但供應和成交量均明顯下降;成交降幅更是接近兩成,創近7年來新低。
如何打破僵局?主要是“兩端發力”。對開發商,卡緊資金流,消除其囤房、囤地的根基,使其回歸到通過銷售房屋回收成本的路徑上來;對購房者,則是要為其合理的自主、改善型需求提供釋放通道,使市場恢復正常的活躍度。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強調,將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購房需求,優先保證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
正如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可持久,調控的猛藥、狠招也不能長用不懈。在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的同時,權威人士表示,各方面要積極探索,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和市場經濟規律的住房政策體系。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嚴榮認為,未來的樓市調控還應補足兩方面的軟肋,一是基礎性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包括居民住房信息、住房困難人群的信息等,為調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制度性創新需要加強,比如房產稅的完善與推廣、中央及地方稅收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根據中央部署,2012年要繼續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胺慨a稅改革試點,體現了市場經濟要運用規范的經濟手段進行間接調控,而經濟手段里稅收是不可忽略的政策組合工具?!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所長賈康說。
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的開工量創下歷史之最,也在改變著樓市的格局。加上今年計劃開工的700萬套,兩年內開工建設的保障房,幾乎達到整個“十二五”建設任務的一半。
“保障房正加快從藍圖變成實際供應,在深層次上影響著購房者的預期,還能緩沖商品房投資下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起著市場‘穩定器’的作用。”上海徐匯區房管局局長陳繼剛說。根據國務院部署,至“十二五”期末,保障房的覆蓋面將達到20%。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