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拉力賽仍處觀望期
伴隨著地方政府財力日漸吃緊,未來房地產調控中各類矛盾仍將繼續,并且可能隨著局勢變化而愈演愈烈。
步入新年,樓市調控各方博弈加劇。近日,媒體報道至2月12日,國家土地督察派駐地方督查局已經約談了重慶、四川、寧夏以及上海9個省(區、市)的一些嚴重違法的地級市以及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
隨著樓市調控步入深水區,放松與否爭議不斷。12日,蕪湖樓市新政被叫停。事實上,無論國家土地督察約談還是蕪湖新政“四日游”,都暴露了某些地方政府在執行樓市調控中“三心二意”。
“約談”可謂頗具中國特色,對象可以是壟斷國企,也可以是外資大鱷、地方政府。形式可以是當面匯報情況,也可能是分析問題與作出解決承諾。約談之后一定時期內,往往步入問責程序。本次舉措也被視為2010年土地問責制度的延續。去年7月7日,國土資源部曾公開首次問責結果。約談的有效性尚待檢驗,但是也面臨處罰不嚴的爭議。
具體到查處違法用地而言,各方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對中央政府而言,自然是希望土地投入可以迅速轉化為房屋供應量,利于調控目標實現;對地方政府而言,只有存量土地被消化,進一步的土地拍賣才能順利進行;而對房地產企業而言,加快土地開發卻并不一定合算,現在一線城市住房庫存居高不下,成交量也迭創新低。這種情況下隨意加大土地開發力度,資金鏈斷裂風險也會增強。
不可否認,在當前財稅體制之下,地方政府與本地房地產企業的利益存在不少重疊。也正因此,伴隨著地方政府財力日漸吃緊,未來樓市調控中各類矛盾仍將繼續,并且可能隨著局勢變化而愈演愈烈。
中國房地產曾被某些海外經濟學家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產業”,與此同時,房地產價格暴漲也誘發許多社會問題,樓市調控出臺基于此點。從如今宏觀環境來看,房地產調控繼續深化的條件面臨挑戰。
歐美外圍環境惡化之下,1月份全國出口額近兩年來首次下降。對此,如果歐債危機繼續惡化,中國經濟增速的最壞情況可能是腰斬一半。“保增長”預期之下,房地產調控也成為眾矢之的。盡管如此,中央對于房地產調控仍舊不松口。溫家寶總理近日再次強調政府不會放松調控。官方當前對調控的態度,也可以從貨幣政策體察。根據數據來看,1月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381億元,不僅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也創下三年以來同期新低。
無論房地產調控還是貨幣政策,雖然不乏期盼放松之聲,但目前仍舊處于觀望期,全面放松顯然還未到來。一切最終取決于宏觀走勢,是好消息與壞消息的競賽,是經濟惡化與房價下跌的角力——不過這場拉力賽中,留給中國經濟的考慮時間也許不多。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