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健康得分不及格 被指數量質量不匹配
導讀:"2012中國企業健康指數"今天首次發布,中國企業整體處于健康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之聲聚焦:經過多年改革發展,中國企業的健康狀況為什么還處在初級階段?從服務力、市場力、包容力來看,我國的商業環境還欠缺什么?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和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聯合研究推出的"2012中國企業健康指數"今天通過經濟之聲首次發布。以滿分100分來計算,中國企業健康得分56.05分,報告認為處于健康發展的初級階段。健康的商業環境得分最低,只有50.47,企業家對商業環境中的服務力、市場力、包容力的評價都不高。此外,企業家在合規力方面的表現評價最低,只得到49.38的較低得分,其中商業倫理得分為43.58分,契約精神得分為53.06分。企業家對周圍環境中不合規的現象非常不滿。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資深媒體人張立棟帶來評論。
張立棟:我想56.05分基本反映了中國企業現在的一些現狀,就是企業的數量雖然比較多,但是企業的體質普遍比較弱,打個比方身高和體重是夠的,但身體的一些指標還是有些問題,數量和質量還不能完全匹配。
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整體處在健康發展的初級階段,張立棟認為,多年來中國企業、中國經濟一直是在追求高利潤、高速度的發展,大背景是以往中國的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所以企業能夠取得很快的發展。但在進入到一個比較常態的產業競爭中時,在全球化的產業競爭環境之下,一些企業在發展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隱性危機就會逐步的顯現出來。
張立棟:我想健康的企業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科學的管理能力,具體包括企業的科學決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第三,健康企業除了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產品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比較和諧的企業與社會的公民關系,有社會責任感以及和諧的勞動關系。
對于中國企業最需要提高的方面,張立棟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合規的商業行為,以及科學的決策能力。
張立棟:很多企業在速度和做大的要求之下,往往忽視了風險和決策的控制,很多商業決策背景只是追求速度而沒有更好的去考慮質量和潛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以我想在這兩個方面應該加以改進。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企業文化的建設,原來中國企業很多簡簡單單講就是靠老板文化,這樣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的核心文化應該是一套很完整的體系的建設。
在這部剛剛發布的報告中,健康的商業環境得分是50.47分,這個得分也比較低,而且報告認為企業家對于商業環境當中的服務力、市場力、包容力的評價都不高,商業環境還存在哪些欠缺?張立棟認為,除了企業自身的健康之外,外部環境是很重要的。
張立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包容力的角度來看,社會中還是存在一些所有制歧視的問題,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玻璃門現象,政策法規允許進入,但在實踐過程中會遭遇一些無形的障礙,這就是所謂包容力。從服務力的角度,市場和包括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法規方面的服務還不夠,只是說重管理、輕服務,這樣企業在商業環境中感到的服務和外部的健康環境氛圍還是不夠的,所以種種這些就構成了企業對商業環境的評價就不是很高。
中國企業以后還要經過什么樣一個階段,多長時間才能夠進入一個更高層次?張立棟說,企業的健康發展不應過于著急,因為產業發展是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要經過企業不斷的成長和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正常的淘汰機制,這樣應該給出一個比較寬的時間范圍,給企業一個自身運行成長的正常周期。另外對外部環境也要給出一個比較寬泛的時間,但是在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政府有關部門不斷出臺新措施逐步完善政策層面和商業環境改善層面的背景下,這個時間應該不會過長,大家的期待應該會很快得到實現。
有企業家認為,一個100%完美健康的企業是不存在的,一個企業在80%的優良效益和20%的核心工作上做好了,那么這家企業就可以認定為一個健康的企業。這20%的核心工作就構成了企業健康的六大核心檢驗指標,分別是:優勢產品線或行業、扁平化高效組織、持續的人力資源結構、優異的成本鏈管理、能促使企業創新發展的企業文化、基于自身能力范圍的企業行為。
來源:中廣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