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擊波”短期續漲空間不大 蔥價已現回落走勢
圖為3月15日北京一家超市銷售的大蔥,標價8.99元/500克。 王振攝(新華社發)
價格已經出現回落走勢 6月以后有望恢復常態
最近,人們餐桌上的常用菜——大蔥,突然間在全國范圍內價格暴漲,上海蔥價3個月翻了一倍,北京的批發價與去年同比漲了5倍,最貴的時候賣到10塊錢兩根蔥。大家驚呼蔥成了“貴族菜”,比雞蛋和肉還貴,并擔心帶動其他食品上漲。針對新出現的“蔥擊波”,專家提醒注意整個物價走勢,但同時預測,“蔥擊波”短期續漲空間不大,食品價格波動不會影響全年CPI下行趨勢。
供需不平衡引價格波動
有關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旬以來,全國大蔥價格持續上漲,但進入3月下旬后,開始漸趨穩定。截至3月24日,近五成省區市大蔥價格回落,天津、重慶、甘肅降幅居前,但目前全國大蔥價格仍大幅高于去年同期,3月24日價格同比上漲88.4%。
隨著蔥價回落,其他食品價格也比較穩定。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前一日相比,3月24日,蔬菜、水果、牛羊肉價格以降為主;水產品、食用油價格微幅波動;禽蛋、豬肉、成品糧、奶類價格基本穩定。
前一陣是什么原因致蔥價離奇上漲?據春季大蔥主產區福建漳浦縣農業局有關人士介紹,在漳浦,分散種植大蔥的農戶太多,行情好時他們一哄而上,行情不好來年種植面積大減。2009年到2011年,蔥價持續低迷,當地甚至出現過大蔥爛在地里無人采收的慘狀。受此影響,今年大蔥種植面積出現下降。有經銷商估計,漳浦縣今年大蔥供應量比去年少三成左右,由于今年蔥價暴漲,估計農戶明年又要擴大種植面積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本報記者分析說,蔥價上漲主要是由前期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原來價格偏低,種的人少了,產量減少,所以去年大蔥供給不足。這種供需不平衡不僅是季節性因素,還有周期性價格波動的原因。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認為,農產品價格波動是個老大難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種植分散、規模化程度低,以至于供求失衡。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提高農產品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通過農業生產合作社等形式,走現代農業的道路。
難以帶動整個菜價上揚
“蔥擊波”事件很容易讓人想到前幾年引起物價全面反彈的幾件小宗農產品事件——“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人們普遍擔心,蔥價暴漲是否預示著社會價格預期將出現波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上海、浙江大蔥上市量增大,3月中旬以后蔥價逐漸回落,預計山東露地過冬的大蔥開始長出新芽即將上市,華東頭茬兒大蔥也逐漸成熟,后期價格還有下降的趨勢。據北京新發地市場分析,盡管3月中旬后蔥價逐漸回落,但按照往年規律來看,蔥價恢復常態估計要到6月以后。
“食品價格對CPI影響很大。蔥雖然不是食品中很主打的產品,但它有帶動作用,會產生比價效應。”連平說,蔥價上漲對其他蔬菜價格有一定影響,但隨著4、5月份天氣轉暖供應量加大,不會出現大幅度持續上漲的情況。大蔥與“豆你玩”、“蒜你狠”等還不太一樣,它不好長時期儲存,目前也沒有發現大規模炒作的跡象,所以過一段時間價格上漲的情況會好轉。同時,大蔥不像豬肉等食品,人們一段時間內不吃也行,所以說大蔥難以帶動整個蔬菜價格持續上漲。但要注意最近汽油價格上漲,因運費增加,會導致蔬菜價格上漲。
食品價格波動會影響全年CPI走勢嗎?連平認為不會,他說,今年CPI將呈下行趨勢,全年CPI估計是3%,在下行期間會有一定波動,可能有時會在百分之三點多。
保證農產品供給不可放松
雖然大蔥難以帶動整個蔬菜價格上漲,但有專家指出,農產品市場對物價總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今年中國物價總體形勢將進一步趨好,但影響物價的因素仍然較多,保證農產品供給仍不可放松。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要從根上解決問題,關鍵是對農業生產和種植要加強引導和規劃,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強調,輸入性通脹的風險仍然存在,國內部分農產品的供求關系還是處于緊平衡的狀態,自然天氣條件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穩物價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丁長發認為,穩定農產品價格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政府部門應當擔負起責任,利用“有形之手”,加強市場調控,維護市場平穩。
業內人士還建議,應當對以農產品為主的食品價格構建長效機制,包括政策引導、政府補貼、社會共建、部門服務等內容。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