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僅是產業,更是塑造區域形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過多地批復旅行社,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必將導致問題頻發。”王衍用建議,旅游管理部門不要搞刮風式執法,應從源頭抓起,扶持實力強、信譽好的旅行社,整頓、取締不具備條件的旅行社,遏制無序競爭局面。
海南省旅游研究會副會長蒙樂生認為,旅游管理部門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有些違規旅行社改個名字又冒出來,說明目前的處罰還比較輕。”
“很多時候,發生了問題,不能單靠執法部門解決。”謝祥項建議,旅游管理部門可以聯合行業協會來整治,讓行業協會參與市場監管。
海南旅游業也曾嘗試過行業自律。去年5月,海南13家主要接待全國散客的旅行社共同簽署《海南“全國散客旅游接待”誠信自律公約》,統一散客拼團行程及服務標準,向“零負團費”說不。
“現實中,行業自律收效甚微。因為整體報價差距較大,同一線路的產品,做散客拼團的旅行社報價比直營品牌旅行社至少低500—600元。”陳溫說。
對于導游的管理,王衍用建議實施導游服務費制度,將此項費用列入國內旅游團的旅游合同中,成為導游的合法收入,從而改善其待遇,提高服務質量。謝祥項則建議改革導游的薪酬體系,成立導游服務公司,明確勞資關系,通過制度約束和制度保障讓導游靠服務賺錢。(記者黃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