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中消協29日晚在其網站上指出,蘋果公司在華保修政策的有關內容與中國法律相抵觸,與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標準也有一定差距。應該向中國消費者真誠道歉。
蘋果保修政策因涉嫌“歧視”中國消費者被央視3.15曝光之后,遭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和質疑。這個曾讓無數人著迷的“蘋果”,看來在中國缺的已不只是logo上的那一塊,還有一個企業應有的誠信與敬畏之心。
長期以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實施著與國外不同的售后政策,在中國宣稱的“以換代修”、“整機交換”卻通常沿用舊手機后蓋,以逃避中國手機三包規定;即使連后蓋一并更換,蘋果公司同樣也不執行中國三包規定,新換的產品保修期最多只延長90天!據統計,中消協2012年受理蘋果公司產品投訴2170件,其中涉及售后服務的投訴占25.6%,高出全國家電全行業平均水平7%。這便是蘋果對給他貢獻了大量利潤的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在問題被央視曝光后,蘋果公司的回應不僅沒有對自己的售后服務表達任何的歉意,更沒有向消費者解釋為何在中國市場更換新機時不換后蓋,反而標榜自己的產品做得全球一流,讓人看到的不是服務的誠心,而是自私與自利。
在保修時限上,蘋果公司對中國消費者提供的iphone、ipad等產品的免費保修期是一年,而在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保修期限超過一年。另外,蘋果公司承認ipad是便攜式電腦,但在對消費者提供“三包”服務時,其部分授權服務商未能依據《微型計算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對主要部件提供兩年的“三包”服務。任何公司在中國都應該守法經營,尤其是如蘋果這樣的大公司,本該成為示范和標桿的,結果卻連對法律基本的尊重也沒有做到。
蘋果或許覺得他的所有售后服務政策和行為并沒有違反中國的法律法規,或許覺得中國本身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他有漏洞可鉆。但請不要忘記,撐起蘋果產品在中國廣大市場的,是廣大的消費者;蘋果如果一味想利用所謂的漏洞采取內外有別、不合常規的售后服務政策,那么產品即便再優秀,也將被消費者所拋棄,并最終受到應有的懲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能給蘋果提供巨大的市場和機會,但不會歡迎一個除了logo外,其他很多地方也缺一塊的蘋果。蘋果如果始終認為自己的產品足夠強勢,市場和機會能始終等著、候著,那離他失去這個市場的時間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