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信銀行在3月14日披露公告稱,公司信用卡中心及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3月11日宣布將分別與騰訊公司和阿里巴巴聯合推出網絡數字信用卡。哪知余音未落,正當業界還在為中信銀行到底是“ 絲逆襲”還是“引狼入室”而爭論不休之時,央行當日卻緊急下令,暫停包括中信銀行與騰訊、阿里兩家網絡公司聯合推出的虛擬信用卡及二維碼支付等互聯網支付業務和產品。此舉不僅把業內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就連股市也備受打擊,中信銀行的股價昨日幾近跌停,騰訊股價盤中最大跌幅超過6%。
央行:是暫停不是叫停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日前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支付業務和產品。央行稱,相關支付產品安全性有待完善;此舉意在規范相關業務發展和保護消費者權益,而并非針對某家企業。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社會公眾對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信心,維護支付體系穩定,央行本著“鼓勵創新和規范服務”并重的原則,要求相關支付服務機構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業務、相關支付機構與銀行合作推出的虛擬信用卡產品的推廣,并妥善處理客戶服務。同時,人民銀行將組織對相關業務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全面評估,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確保相關支付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有序推出。
央行這份通知稱,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受理終端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系到客戶的信息安全與資金安全。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
該負責人稱,央行對金融創新一直持鼓勵態度,暫停相關業務主要是出于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和風險防控等方面的考慮,意在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與者:暫未接到央行通知
在關于“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被央行緊急叫停”的傳聞出現后,北京晨報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各方,希望能夠了解到其中的內情。騰訊、阿里及中信銀行均向記者表示,暫未收到央行有關通知。
“至少到現在還沒有接到任何央行通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共關系高級經理翟煜琳坦言,目前中信銀行與騰訊、阿里兩家公司合作的網絡信用卡產品仍在按部就班地推進,產品仍在測試階段,在審批環節上都嚴格按照信用卡審批流程進行,不能將有問題或不安全的信用卡推出面世。
阿里巴巴和騰訊均表示,已經與央行密切溝通,只需要向央行完成一些報備工作即可。除此之外,兩家公司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銀聯:停得及時停得正確
作為中國最大的支付機構,中國銀聯對此次央行的舉動又是什么態度呢?據中國銀聯方面傳給鳳凰財經的一份郵件顯示,對于央行支付結算司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一事,銀聯方面持歡迎態度。
銀聯風險專家認為,支付寶條碼支付的本質就是借助二維碼等條碼技術將線下刷卡支付轉換為線上交易,將低風險交易轉為高風險交易,認為央行“停得及時、停得正確,符合廣大持卡人的利益,符合整個支付產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銀聯資深業務專家表示,線下收單業務應嚴格遵守《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但是,通過線下條碼的支付方式,將線下業務變造為線上交易,規避了國家對線下交易的監管要求。比如說,違反了異地收單的管理要求,也違反了交易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事件,持卡人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銀聯總裁時文朝日前現身在拉卡拉的發布會時也曾訴苦說,大家把銀聯當唐僧,只想著吃唐僧肉,互相挖墻腳。其所指十分明顯,第三方支付都在想方設法繞過銀聯,特別是開始在線下市場嶄露頭角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時文朝直言,銀聯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業內專家:要監管也要包容
北京京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互聯網金融研究學者羅明雄向北京晨報記者坦言,央行的暫停不一定是壞事。
“暫停”可能是監管層正在對這些創新性的東西進行溝通和了解,體現了監管層比較審慎的態度。在羅明雄看來,“可能會像此前的余額寶一樣,在暫停后可能會放開,但暫停多長時間仍不好說。”
羅明雄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不僅對創新者提出了如何尋找客戶便捷度與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點問題,也為監管部門未來的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監管往往都是相對滯后的,但要在有力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要對創新進行包容,不能一管就死。”
(晨報記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