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一款名為“人人快遞”的應用顯示,只要快件的起始點和您當天的行程吻合,您可以馬上搶單,順路帶個快件送到目的地,就能得到10元到40元不等的報酬——最近流行的這種快遞模式引發熱議。有人稱之為移動互聯網的又一項創新應用,有人則認為它觸碰了法律的紅線,一些地方已展開調查并叫停。
多地叫停“人人快遞”
“人人快遞”是四川一家公司搭建的一個電子商務平臺,用戶只需安裝該平臺客戶端注冊就可接件,“人人都可以當快遞員”;寄件方網上發布寄件信息,距離最近的“自由快遞人”即刻響應,一對一直提直送。“人人快遞”開發方認為,他們創造了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新型快遞模式。
據了解,“人人快遞”去年8月進入武漢市場后發展勢頭迅猛,截至3月下旬,武漢注冊“自由快遞人”已飆升至5000人,平均每天的業務量有500多單。而上線只有一年的人人快遞在總部成都已有數萬“自由快遞人”,全國注冊用戶及經認證授信的自由快遞人均已達百萬量級。
“人人快遞”武漢分公司負責人陳飛認為,“人人快遞”實時顯示快遞狀態信息,平臺和寄件人均可隨時跟蹤查詢,是一對一直提直送,“順路”快遞,方便快捷。
然而,這款產品首先在湖北遇到了麻煩。湖北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黃行泉3月28日對記者表示,快遞業務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人人快遞”在武漢沒有經營許可證,“自由快遞員”也沒有任何資質,已口頭上責令其停止在湖北的快遞業務,武漢郵政管理部門正抓緊調查取證,待形成完整報告,綜合分析研判后,將正式采取相應的執法行動。
無獨有偶,因人人快遞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違法經營,3月26日,河南省洛陽市郵政管理局叫停“人人快遞”業務,并下發了整改通知書。
自由互助的移動互聯網眾包平臺?
在“人人快遞”官方網站上,隨處可見“開啟快遞新方式:最快的快遞,最安全的快遞,最自由的快遞人”等廣告語;稱“人人快遞”是一個自由互助的眾包平臺,是服務于大眾的移動化生活助手,倡導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通過眾包服務,互幫互助的方式解決快遞時效不快,堆積爆倉等問題。
對郵政部門的叫停,“人人快遞”方面難以接受。陳飛強調,“人人快遞”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新產品,是基于“眾包”模式下的生活服務平臺,送東西這個業務是點對點的,相當于跑腿,我們沒有中轉環節、分撥中心,并不是快遞公司。
黃行泉認為,“自由快遞員”在“人人快遞”的平臺下完成了物品的寄遞,“人人快遞”也從中獲得了每筆20%的抽成,就可以認定其從事了快遞經營業務。
針對外界普遍擔心的安全性等問題,陳飛表示,平臺也會通過綁定快遞員信用卡,審核快遞員的身份信息,要求快遞員對貨物開箱、拍照、掃描等方式降低安全風險,目前并未出現大的糾紛。
有分析人士認為,“順路快遞”用一對一的方式實現了個性化的快遞服務,是有益的創新。它迎合了當前非常流行的商業趨勢:眾包。即快遞公司把過去由全職員工執行的快遞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個體。巧妙地利用了閑置的個人交通資源,為公司節約人工、物流成本,可有效解決快遞業長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則認為,“人人快遞”已經越過了法律的紅線,依法叫停合情合理。郵政法明文規定,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經營許可證,快遞企業持證員工比例達到30%以上。“人人快遞”在很多地方都沒有辦理經營許可證,“自由快遞員”也沒有任何資質,肯定是違法的。徐勇說:“人人快遞門檻很低,要是不法分子利用它送毒品、爆炸物怎么辦?眾包模式下,公民的個人信息、生命財產安全如何保障?”
人人都當快遞員只是“黃粱一夢”?
業內人士認為,“人人快遞”未來要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安全、費用和速度問題,更重要的是及時消除法律風險和公眾疑慮。
黃行泉表示,“人人快遞”的安全風險顯而易見,“自由快遞員”與快遞公司關系松散,很難保證送件的安全性;“自由快遞員”沒有資質,也沒有職業技能,如果寄件人故意隱瞞,很難辨別出物品是否違禁。另外,“自由快遞員”自身的權益也很難得到保障,萬一送件路上出現安全事故,寄遞人之間發生矛盾,誰來為此負責?
業內人士擔心,傳統快遞公司一般寄件人要支付的快遞費用是10元-20元,而“人人快遞”給自由快遞員的費用就高達10元-30元,寄件人要支付的費用大大高于傳統快遞,在目前快遞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它的市場在哪里?
在徐勇看來,“人人快遞”未來前景黯淡,沒有生存空間。“它最大的問題是違反我國法律,稅收、證件、滯納金等手續上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但一定比例的自由快遞員要通過考試取得相應資質、都要經過職業培訓這一點無法解決。”
黃行泉表示,互聯網創新應用政府應該鼓勵,但不能違反法律、損害公共安全。“對任何違規行為主管部門都要及時介入,不能在出現大問題后再來監管。”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