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博士之路卻比別人更加的曲折艱辛。出生時因難產引起的“腦缺氧后遺癥”注定了他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淚水和汗水才能達到今日的成就。試想一位腦癱患者,行走要靠助行器,寫字、操縱鼠標、敲擊鍵盤也只能用左手。若不是堅持,堅強,堅定,怎會讓王甦菁的每一步走得如此踏實。
當鄰居小孩子在外面一起跳皮筋、扔沙包的時候,王甦菁卻在家抓象棋子、抓玉米粒來鍛煉握筆寫字。由于手抖寫字慢,王甦菁每次考試都答不完卷,考研考了幾年都沒過線……只要中途有任何一次想要放棄,他都不會像今天這樣令人尊敬和感動。
“中國版霍金”王甦菁。
當命運之神關上一道門時,必定會打開另一扇窗。王甦菁的窗外的世界如此美麗而絢爛,令人贊嘆不已。
與王甦菁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們紛紛表示,王甦菁起早貪黑地鉆研,憑借拼命三郎的堅韌與執著,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在導師周春光教授的指導下,已經發表30余篇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5篇SCI期刊文章。同時,他還擔任了7個SCI期刊的審稿工作,他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當被問及“會抱怨命運嗎”,王甦菁說,“面對天空的飛鳥,我們有過抱怨嗎?我們沒有翅膀,但我們能夠憑借智慧,比鳥兒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