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遼源市工業園區可以看到,高技術企業分布密集。昔日,這個以煤而興又因煤而衰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今站到了新技術的制高點上。
在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吉林省堅持“高端定位”,在高起點上進行產業布局,以之為突破口引領經濟社會轉型。一批像遼源市一樣的資源枯竭城市,尋找到了發展的新動力。
吉林省有七個市縣區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這些地區一方面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高層次轉型;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優勢布局新興產業,推動高端對接。產業結構普遍實現優化,旅游、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特色農產品和現代物流等接續替代產業獲得發展壯大。
遼源市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進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的主攻方向。全市科技型企業已發展到92戶,建立各類研發中心74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5%,列全省之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
遼源市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主任孫德錄告訴記者,目前,遼源市已經全面啟動“智慧遼源”建設,并圍繞產業發展等五大領域啟動42個應用項目,投資10億元的全國第3家IBM云計算中心上線運營。
產業替換和升級使吉林資源枯竭型城市重新煥發生機。2013年,吉林省7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0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遼源市實施經濟轉型后,接續替代產業占工業比重已達
78%。
在推進產業接續替代過程中,吉林省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園區,重點建設了遼源東北襪業園、東豐梅花鹿產業園區、臨江長白山生態產業園、白山市鎂工業產業園等。這些園區的發展壯大,對接續替代產業發展發揮重要牽引作用。
產業格局的改善,使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擺脫了舉步維艱的狀況,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吉林省7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000元,同比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9880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增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