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社會上還是好人多。那么,好人到底在哪里?全省各地紛紛開展的“吉林好人”評選活動,讓眾多身邊好人、凡人善舉脫穎而出。人們慨嘆:“原來,好人一直就在身邊!”
今年60歲的趙明,是長春市正陽街道豐和社區居民。他參加了街道社區開展的“草根雷鋒”評選活動后,深有感觸:“有了‘草根雷鋒’這項海選活動以后,周圍的人都動起來了,鄰里間互相幫忙的事兒多了,社區更和諧了,生活感到很幸福。”
78歲的青年街道青蒲社區居民劉永芳說:“舉辦‘吉林好人’評選活動太好了,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明顯增多了。過去樓道沒人掃,下雪沒人清理。現在好了,樓道總是清潔明亮,積雪也能得到及時清理。居民都受益,爭著做好人。”
春城街道紅旗社區居民張淑妍說:“李清富大哥作為我們身邊的‘草根雷鋒’,總想著為居民做好事。他不僅幫著建立和管理社區的‘365百姓書屋’,還組織小區里的退休黨員成立了老年義務巡邏隊,維護小區治安。我們很感謝他為大家做的一切,他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我們也都愿意參加。”
李淑華是林園街道楊家村村民。2013年,村里投票評選了“文明村民”和“十佳好村民”,這些評選出的好村民讓她很服氣。“就像我們村的馮淑蘭老人,自己78歲高齡了,還要照顧103歲的公公,護理得那么好,孝敬老人、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讓全村人都敬佩。他們也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做著普通的事。以后,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也做這樣的人。”
評選好人的過程,也是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很多關注、參與評選的群眾不無感慨地說:“原來,好人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們那么平凡,今后我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社會多作貢獻……”
“吉林好人”評選活動在全省各地不斷升溫,逐漸形成尋找好人、發現好人、爭當好人的熱潮。
“我也沒做啥,就是很賣力氣地干活,根本沒想到農民工還能獲獎。”29歲的于海天,已經在吉林市工作5年了,他有幸成為“百名可愛農民工”獎項獲得者。從小到大,他這是第一次上臺領獎,十分意外,也十分感動。在吉林市開展的“感動江城人物”系列評選活動中,24個系列2166名“感動江城人物”受到表彰。不少市民認為,通過評選“江城好人,好人好事的正能量正在社會上傳遞,尋找身邊好人的行動也在不斷展開。
日前,敦化市民主街道黨工委表彰“草根明星”的舉動,在居民中引起不小的反響。受表彰的“草根明星”慨嘆:“咱們普通老百姓也有機會登臺領獎了!”民主街道黨工委表彰的180名“草根明星”,均為轄區普通居民。他們當中,有離退休黨員干部、下崗職工、在校小學生、社區志愿者等,都堅持義務為社區居民做好事。“俺是一名下崗工人,力所能及地為鄰居做了一點兒該做的事,沒想到獲得了‘樓院好鄰居獎’。我會珍惜這個榮譽,今后做更多的好事。”獲獎的張女士非常高興。被評為“我身邊好人”的馬錫銀,是社區低保戶。愛人病逝后,馬錫銀獨自一人撫養患精神病的兒子,家庭生活很困難。但他一直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默默地為居民做好事,撿拾路邊的垃圾袋,擺正亂停的自行車,清理綠化帶的寵物糞便,清掃樓院垃圾和積雪……用一件件好事、善事,溫暖著周圍的人。在其帶動下,許多居民也加入到保護身邊環境的行動中來,居民王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小馬的事跡感動了我們,今天得到‘好人’獎,真是當之無愧。現在,越來越多的鄰居加入到做好事的行列,我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吧!”
在通榆縣團結鄉,也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好人榜樣”,他就是2014年第一季度“白城好人”候選人、退休教師杜尚學。他從2005年開始為社會捐款,雖然每個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錢,但除去基本生活開銷,他將剩余的錢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平時村里誰家有了危難,他都主動幫助,不計回報。幾年間,他個人捐款20余次,累計7.5萬元。杜尚學的善舉,感動了很多村民。他的鄰居蘭學軍說:“杜尚學真是個好人!他看到誰有困難就幫助誰,我們都被感動了。這個獎,他真是實至名歸。”村民周先生已經成了杜尚學的“粉絲”:“看他平時省吃儉用,居然能捐出這么多錢來!我們都支持他,聽他的號召,大伙兒一起做善事,人多力量大嘛。”
評好人,學好人,做好人。“好人評選”活動搭建起一個廣闊的平臺,展示凡人善舉,放大微小感動,鼓舞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也讓核心價值觀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