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月16日,肖立文在長春市中心血站獻了2個單位的血小板,這是他今年第一次獻血。剛剛過去的2014年,他一共獻血15次,平均25天獻血一次。肖立文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6年來他一直堅持無償獻血,如今已經(jīng)參加無償獻血136次,獻血總量超10萬毫升。
肖立文第一次獻血是在2009年2月,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那一次他成功捐獻了200毫升血液。隨后,長春市血站給他打來電話,問他是否愿意捐獻血小板。當時肖立文并不知道獻血小板和獻血的區(qū)別,但一想到可以幫助更多人,他沒多加考慮就同意了。
“以前還以為獻血小板與獻血沒有什么區(qū)別,只要直接抽取就行,到了血站后才知道捐獻血小板遠遠要比獻血麻煩得多。”因為過程繁瑣,每次捐獻都得一上午的時間。健康人體內(nèi)血小板數(shù)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時至72小時內(nèi)就可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捐獻血小板最小間隔是25天。在了解到這一點后,肖立文成為了血站的“常客”。
多年來,肖立文的電話幾乎保持24小時開機。只要血站打來電話,他就隨叫隨到,哪怕是逢年過節(jié)。有一年春節(jié),肖立文全家正要吃午飯時,血站來了電話,稱血站告急讓他去獻血。肖立文聽到這一消息,二話沒說,穿上棉襖就打車直奔血站。
還有一年中秋節(jié),他又一次接到了血站的告急電話,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連忙打車趕往血站。“當我想到自己的血液流進那些病人的血管里,能挽救一個個垂危的生命時,我才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比過節(jié)還要高興。”肖立文說。據(jù)了解,6年,肖立文已經(jīng)參加無償獻血136次,獻血總量超10萬毫升。
記者 劉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