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聚精會神聽課 記者 張誠 攝
“‘歐拉’,這是墨西哥語你好的意思,還有墨西哥的硬幣上竟有兩種顏色……”11歲的李駿興奮地說著19日上午學到的東西,一臉好奇和向往。
李駿可不是身處墨西哥,他是聽了一上午來自墨西哥的國際志愿者米希爾的“外教課”。當天上午,共有6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志愿者來到長春市南關區平泉路小學支教。
志愿者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
這6位志愿者分別來自于墨西哥、葡萄牙、埃及、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臺灣,都是大學生,年齡在18歲至25歲之間,他們也都是“AIESEC”的成員。在“AIESEC”的官網上顯示,“AIESEC”成立于1948年,是全球最大的由青年學生獨立運作的組織。遍布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86000名成員。
“我愿意幫助別人,這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來自埃及的小伙子奧馬爾說,“希望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開闊他們的視野。”葡萄牙女孩兒安娜說。奧馬爾和安娜說的這兩句話足以代表他們6人的心聲,“我愿意,我喜歡”是他們做志愿服務的初衷。
給小學生上5天“外教”課
志愿者們給孩子們帶來的是5天的“外教”課,他們的英語口語都非常流利,這幾天要給孩子們上英語口語課、異域文化課、課堂情景劇等。“我給孩子們帶來了一段埃及的舞蹈視頻,還有埃及的民俗視頻,還會穿上埃及的傳統服裝,給孩子們展示。”奧馬爾說。
奧馬爾是個非常有“經歷”的小伙子,今年21歲,去過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奧馬爾在本國的一所大學學建筑,他來中國除了支教,還要了解中國的建筑風格。在來長春之前,奧馬爾在北京待了4天,去了紫禁城、天壇等地,驚嘆于中國古代寺廟建筑精妙的構造。在北京飛往長春的飛機上,奧馬爾第一次透過機窗看到了雪,感到非常驚奇。
學生們感覺“外教”課新奇
與李駿一樣滿臉好奇的祝陽光,是平泉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小男孩兒說自己也想去米希爾老師的國家墨西哥“探險”,感覺到老師講的東西令他覺得很新奇。“你們能聽懂米希爾老師說的英語嗎?”記者問,“聽不懂,只能聽出來個別的單詞是什么意思,但是米希爾老師身邊還有個佳霖老師,他是中國人,會跟我們翻譯米希爾老師講的是什么,我們想問米希爾老師的問題,佳霖老師也會翻譯給米希爾老師聽。”祝陽光說。
孩子口中的佳霖老師,叫李佳霖,是吉林大學化學專業的一名學生,今年20歲。李佳霖說,自己相當于米希爾在長春的個人“助理”,幾天前才認識米希爾,在他眼中,米希爾是個熱情而又活潑的姑娘。
自費來長 寄宿長春人家庭
據這次支教活動的組織者,“AIESEC”吉大分會的一位負責人魏涵倩介紹,6名志愿者都是自費來長春的,但是他們在長春的寄宿家庭提供住宿和三餐。
寄宿家庭都是吉大分會在網上招募的,大多是白領或者中學生家庭,與志愿者英語交流沒有問題。
安娜覺得寄宿家庭非常“溫暖”,“他們讓我感覺到長春人熱情、心地善良。”安娜說。安娜的寄宿家庭為了讓這位姑娘盡量吃好,還上網查了好多葡萄牙人喜歡吃的菜式,給安娜做了煎魚、烤芝士土豆。
據了解,國際志愿者將在長春待6個星期,除了這次的小學支教,他們還將去中學支教,去長春的社區等地方體驗長春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