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15日,長春晚報以《這事絕對要懲治嚴重者觸犯刑律》為題,根據長春市民劉先生提供線索稱,在市區通過收音機聽到長春市有一家廣播電臺全天24小時播放性藥品廣告,劉先生懷疑該廣播節目是黑電臺播放。
根據這些投訴,長春市12345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長春市出現黑電臺的情況已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并將聯合執法。
從張悟本在電視上講綠豆養生開始,不僅讓綠豆搖身變成“貴族”,掛著各種頭銜的“養生專家”也陸續出現,就在“專家”針對各種疾病講授“真經”時,“神藥”也被推出,現場觀眾以及患者還以“親身經歷”講述產品的“奇效”。
然而,就在所謂“神藥”帶來療效之時,被“洗腦”的老人拒絕正規治療,有的導致病情加重,有的導致疾病突發而離世。
面對這些“拆臺”的假專家,以及時常出現的黑電臺,吉大二院心內科孟曉萍教授說出心里話,為了讓養生節目真正有內涵,科普專家要“持證上崗”。
老人不在了“神藥”卻還剩五大盒
“聽了養生保健節目被誤導,私自停藥造成身體傷害的病例實在太多了。”22日,吉大二院心內科孟曉萍教授聽說最近出現的黑電臺著急地說。她告訴記者,在最近幾年出診經歷中,被虛假廣告延誤治療而離世的案例讓她記憶猶新。
一位老人患有高血壓,因盲目相信黑電臺的介紹,不僅擅自停用降壓藥,還花1.3萬元買了高價藥,吃了幾個月后,老人就因突發腦出血去世。老人去世后,家屬看見老人的床下還有5大盒沒吃完的藥。“這樣被延誤的案例實在太讓人痛心了。”孟曉萍說。
聲情并茂地講解只為推“神藥”
孟曉萍在日常接診中經常遇到這樣讓人痛心的患者,有的時候,就連住院的患者也會拿出所謂的“神藥”找她咨詢藥效,每到這個時候,身為心內科教授的她就特別傷心。“以后我要更多地走進社區,讓大家真正聽到健康有益的保健知識。”孟曉萍說。
但凡藥品推銷廣告等此類節目,聽著是“行家”在講科學知識,實際上是用普及疾病知識植入“神藥”廣告。取得大家信任后,在關于疾病防治的講解中,主講人總是以舉例的形式,“不經意”地提到某種產品對此病的療效。緊接著,場外觀眾“飽含深情”講述產品“奇效”。在每期節目的最后,總有現場觀眾講述“神藥”幫助自己戰勝病魔的故事,有的甚至邊講邊哭、給主講人鞠躬致謝。
“中老年人對醫療專業知識的缺乏讓他們對這樣的講座很關注,加上康復者的推薦,老年人的防線會被瞬間攻破。”孟曉萍說。
呼吁科普專家應“持證上崗”
采訪中,孟曉萍告訴記者,每當遇到她救治的患者因為聽了黑電臺的養生節目而擅自停藥,病情被耽誤再次就診時,她不僅擔心、著急更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擔憂。“有些所謂‘專家’只是徒有虛名,并沒有真正的專業水平和素養,有些甚至是根本不具備醫學知識和資歷的社會人士。”孟曉萍說。
孟曉萍表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變化,中國人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有意識地主動獲取各種健康知識,隨著偽科學的養生講座知識的傳播,原本就缺少醫療專業知識的老百姓被他們所迷惑,不經意間接收了虛假信息。
對于虛假養生廣告帶來的負面影響,身為醫生的孟曉萍以她長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發出建議,希望相關部門大力開展健康素養宣傳推廣,如建立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播資源庫、打造數字化健康傳播平臺,組織真正的醫學專家走進社區為市民送去健康的知識講座,建立權威健康科普專家隊伍,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養生節目偽專家、假廣告等不良現象的出現,為了讓真正的、健康的、正確的養生科普知識走進大眾視野,她將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走進社區給居民傳授真正的健康知識。
新聞鏈接
國家藥監局緊急叫停13種毒膠囊 這事兒是假的
近日,一則“毒膠囊”的消息又在微信圈里火了,這讓經常跟藥打交道的市民很是著急,這不,市民張大娘就遇到鬧心事兒,聽著兒媳跟她念叨微信里的內容,再看看手里拿著在藥店買回已經吃剩一半的“有毒”藥,老人心里不禁嘀咕起來。
“這藥真的有毒嗎?我都吃兩盒了。”23日,市民張大娘拿著吃剩一半的炎立消膠囊擔心地說。昨晚,兒媳打電話告訴她最近又有毒膠囊出現了,并且還把13個毒膠囊的名字一一念給她聽,正巧炎立消膠囊就在其中。“本來身體就不好,要是再吃了毒膠囊可毀了。”張大娘擔心地說。
這“新聞”是怎么來的?當日下午,記者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近期并沒有關于毒膠囊的公布信息,繼續在網上搜索發現,張大娘聽到的“毒膠囊”信息實際上是2012年的一則“舊聞”,當時正值工業明膠催生“毒膠囊”事件被曝光,所列的13種藥品與近日微信群中所傳的13種有毒膠囊一模一樣。
針對此事,長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證實,近期并未收到國家食藥監總局關于暫停銷售和使用有毒膠囊藥品的通知。工作人員介紹,按照正常程序,如果發現有問題藥品,針對問題產品一定會有詳細標明違規藥品的生產廠家、批號、品名和規則等,絕對不會含糊不清的只說幾種藥品名字。在沒有權威機構發出通知時,請市民切勿相信,不要再盲目轉發。另外,市民如果在購買食品和藥品時發現有問題,可以撥打省、市、縣三級聯網、24小時監督舉報電話0431-12331投訴。(記者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