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吉林網訊(記者張偉國趙樂)“社區‘大黨委’”、“一刻鐘反饋,3天內辦結”……3年來,龍井市著力推動社區體制改革,贏得了居民們充分肯定。
“以前社區小,雖接觸百姓多,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受限,還要承擔‘街道’派下來的行政業務,社區自治作用談不上充分發揮。”龍井市社區黨工委書記金艷花一語道破了改革前龍井市社區的管理現狀,這也是社區改革的重點。
2012年,龍井市全面啟動社區綜合體制改革,撤銷街道黨工委及辦事處,成立龍井市社區黨工委和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市城市社區的指導協調工作。將14個社區黨支部合并成5個社區黨委,每個大社區設工作總站和居民議事監督委員會。根據戶數和轄區面積又劃分142個網格責任區。全市形成了“扁平化、網格化”的科學化社區管理體系。
為破解社區“責多權少”的難題,龍井推行“工作準入”,將社區承擔的160余項工作進行分類篩選,除明確規定社區承擔工作外,其他需社區配合的工作均需得到上級組織部門審批,進駐社區并撥付經費,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同時,探索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在駐區單位中選擇10個左右黨組織納入社區“大黨委”,現已有44個會員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工作中,開展各類共駐共建活動。
社區合并后,龍井市整合全市辦公用房資源,通過購買、調配置換、新建等方式,先后投資3000余萬元、協調18個職能部門,爭取辦公用房8232平方米,使5個社區黨委辦公用房面積達1600平方米,民生服務車、電子顯示屏、電腦等功能硬件設備齊全,服務能力大大增強。
為提升社區對民生事件處理的反應速度,去年龍井市投資100多萬元引進一套民生服務平臺處理系統,全面推行“一刻鐘反饋,3天內辦結”工作制度,累計解決民生事件2000余件,上報平臺系統多部門協調解決問題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