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遠眺,波光粼粼,白云倒映,百鳥翱翔;泡沼之外,草木茂盛,牛羊成群……這是哪里?陪同的同志告訴記者,這是松原市哈達山鎮,原來的社里鄉。
記者不禁感慨:“真的是這里?變化可太大了!”
8年前記者來這里采訪時,這里的湖泡見底不見水,土地沙化鹽堿化,草叢也是一撮撮、一簇簇的,一塊塊白花花的像是“鬼剃頭”。不光是這里,周邊很多的泡沼干涸,濕地萎縮,草場退化……往昔不堪回首,不忍回眸。
是什么讓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是生態經濟區建設。
突出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家園
2013年6月,時任省長巴音朝魯主持召開西部生態經濟區規劃座談會。2014年2月,省政府印發吉林省西部生態經濟區總體規劃的通知。接連的喜訊像一股股甘泉淌進了松原人民的心田,更堅定了松原人民因地制宜加快生態建設的信心。
松原市黨委、政府一班人態度明確而又堅決:按照我省建設西部生態經濟區的統一部署,統籌抓好河湖連通推進、城鄉綠化建設、草原荒漠化治理、城鎮宜居保障、農村環境提升、綠色發展轉型“六項行動”,切實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建設生態經濟區,將規劃藍圖納入國家和省發展戰略之中,利國利民。為此,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考察調研明確指示,要統籌規劃,搞好設計,搶抓機遇,努力做好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各項工作。
一年來,松原突出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專項行動”為重點,著力打造美麗家園,城鄉面貌顯著改觀。
——中心城市建設彰顯新風貌。
實施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95個,建設規模為歷年之最。“一江兩岸”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保型壅水壩和二松城市防洪左岸堤防續建工程全面完工,松花江大橋南岸橋頭互通工程竣工通車,天河大橋主橋鋼箱梁完成安裝。環城綠化帶項目啟動實施,松江街、沿江路、扶余大路等23條街路和中山公園、五色廣場等9處公園廣場綠化升級,新增城市綠地2.8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綠色福利”。
——水潤之處,萬物滋生。生態得以迅速恢復讓當地群眾也感到驚訝。
萬燕飛舞,懸崖筑窩,是哈達山干渠旁哈瑪爾村附近的一景。種田的農民,勞作的民工,看到越來越多的沙燕到訪,都放緩或放下手中的活兒,盡可能不打擾它們。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沙燕這里以前也有,只是這兩年特別多,它們在陡崖的沙土挖洞建窩,一片一片的……帶給了我們喜悅。”隨著哈達山庫區蓄水,水面增大,水位提升,一切生機盡顯。哈達山鎮鎮長戴雨表示:社里村附近的東泡子,以前逐漸萎縮,有的年頭還干底了,可這兩年,哈達山庫區不斷蓄水,只有一嶺之隔的泡子從20公頃擴大到了1000公頃。以前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草,以前有草的地方,長出了更高的蘆葦。而且,從遠方遷徙來的大雁、野鴨、麻鴨、俄羅斯飛鴨、野雞、貓頭鷹等有十幾種。它們成群連片,在空中飛舞,很是壯觀。在不遠處的富康大泡里,還棲息著丹頂鶴、天鵝、鴛鴦等水鳥。樹叢、草叢里,出現了野兔、松鼠和貉子的身影。
生態的變化,還不止于此。靜靜水面之下,不知從何時起,又成群游動著鯽魚、草魚、老頭魚、嘎牙子、泥鰍等,還有蝦蟹在嬉戲。
“最好是七八月份,那真是煙波浩渺,蘆葦叢生,荷葉搖曳,魚游鳥翔,令人流連忘返。”承包泡子的業主指著自己拍攝的照片告訴記者。
環境的改善還引來了不少投資者。前不久,華西希望四川特驅集團又與哈達山示范區合作開展生態農業、生態養生、生態城鎮、生態旅游綜合開發……
水利先行產糧增,松原傾力打造富饒魚米之鄉
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綠化造林等重大工程的建設,給這一地區的農業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局長李紹軍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目前已建成了75平方公里的哈達湖,具備了百公里輸水干渠通水條件。目前,松原灌區項目通過國家核準,河湖連通和引松入扶工程開工建設。整理土地13.8萬畝,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17.9萬畝。創建糧油高產示范區95萬畝,完成膜下滴灌70萬畝。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業150萬畝,臺灣鑫鑫有機農業綠色循環生態產業園一期投入生產。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松糧集團“查干湖”品牌農產品銷售收入實現翻番,突破7000萬元。乾安弱堿食品開發基地建成,中科微田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一期完工。
幾年來,松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年增長,為我省實現增產百億斤商品糧目標屢立新功。
總投資63.4億元的松原灌區工程,規劃灌溉面積285萬畝,既是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又是我省實施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的骨干工程。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和松原灌區項目的建設,對解決我省西部干旱缺水問題,改造中低產田,保證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兩項工程建成后,年平均引水量可達19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50萬人。
哈達山鎮鎮長戴雨告訴記者,哈達山水庫建成后,這里的每坰地增產了近一成,全鎮糧食產量由以前的5萬噸提高到5.5萬噸,花生單產也得到了提高。“還不光如此,氣候也好了,雨水多了,這里的地變得更值錢了。前幾年,這里包出去的地每坰才6000元,現在,一般都漲到八九千元了。”
富康村村民雷恩朋承包的泡子,當初沒人要,因為泡子沒有水。他還在干枯的泡底收過堿面。“如今的泡子里水不下滲,雨水又多,泡子水面擴漲到800坰,魚鱉蝦蟹養殖見成效了……”現在,每年光是賣魚就有三四十萬斤。他又與遼寧盤錦的水產品批發老板合作,搞起了合作養蟹,去年就撈了幾萬斤蟹,每斤凈掙5塊錢。
告別疾患,期待幸福,生態經濟區建設惠及民生
“牙斑黃不敢說笑,啃豬蹄不敢硬嚼,大骨節疼痛難熬,頭挨腳不能直腰,個子小不敢出門,找媳婦錢打水漂……”這是來自當地一位老人的順口溜。
曾幾何時,在老人住的地方只能喝含氟高的水。長期飲用出現了氟中毒,嚴重者得大骨節病,彎腰駝背。現在的情形已完全不同了。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用第二松花江水改換高氟區水源,使數以萬計的人徹底免除氟病威脅。目前,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廠正式啟用哈達山水庫供水。
市政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還將加快“一江兩岸”建設步伐,推進松花江流域兩岸綜合治理,啟動江南城區圣湖補水工程,開工建設江心島公園和納仁汗公園二期。開工建設環城綠化帶。江南、江北污水深度處理及污泥干化項目也將投入運行……
一路綠水一路歌。
松原生態經濟區建設,就像哈達山干渠的水一樣,流到哪里,便滋潤到哪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態之福!一幅幅綠水青山美麗家園畫面,正在松原大地徐徐展開。
記者 呂瑞東 通訊員 鄭雙 吳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