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做事,盡公仆之責;清白做人,盡黨員之本”。在通化市內各住宅小區的綠地、花池內,以勤政廉潔為主題的提示牌分外引人注目,各單元樓道內的“讀紅書有感”、“穿越時空的文化情結”等廉政文化墻也格外醒腦提神。這都是近年來該市大力打造的廉政文化亮點工程。
在全市建立東北抗聯紀念館、鄭培民故居、通化監獄等8個廉政教育基地,定期開展黨風黨紀教育。今年“七一”前夕,有1.2萬名黨員干部參加了重溫入黨誓詞、憶抗聯英雄、重走抗聯路等活動。打造廉政文化景觀400余處,廉政文化墻和廉政文化長廊2.5萬余延長米。柳河縣在縣內最大的休閑廣場——世紀廣場打造的160余米長的廉政書法墻,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開展獄企共建活動,通過在押服刑人員現身說法,讓干部職工樹牢廉潔從業理念。杉松崗礦業集團紀委書記楊儒范說,廉政本身不是生產力,但通過抓廉政文化建設,可以凈化一個單位的風氣,形成勤政務實、奮發向上的氛圍,促使領導者帶領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在各鄉鎮、街道(社區)建立綜合文化站、廉政教育學校,在各行政村建立農家書屋、文化大院,配備廉政讀物,定期對黨員群眾進行廉政教育。在有條件的地方成立書法家、畫家、戲曲家等民間協會組織和民間藝術團,定期組織開展一些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廉政文體娛樂活動。組織專業作家、文藝愛好者,創作《賢妻王大嫂》、《前臺一片新面貌》、《守住家門就是好》等一大批廉政文藝作品,開展“送戲下鄉”和廣場演出千余場,參加群眾達幾萬余人次。(記者 丁陸洋)
實習編輯: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