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9時,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廠內其余的氨罐已經處置完畢,已基本確保沒有安全隱患。長春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劉勝軍表示,繼6日成功處置了3個容量為15.4噸的大氨罐之后,截至昨日6時,剩余的10個容量為7.5噸的小氨罐也已經全部成功處置完畢。目前對殘留在車間生產線管道中的少量氨液處置工作也已經全面啟動。劉勝軍還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往空罐內全都灌入水,“氨罐”已經變成“水罐”,讓罐內殘留的氨氣變成氨水,以保證處于更加安全狀態。而倒出的近25噸液氨,將由專業的氣體公司負責保存和轉運。下一步,液氨將會回到專業場所進行處理。
而對于處置氨罐的過程,長春市某氣體公司負責人姜立華表示,事發后,他們就派出6人專業小組,于6月4日7時左右趕到事故現場,到昨日6時,經過80多個小時的工作,專業人員終于將所有氨罐成功處置。在這個過程中,專業小組共消耗了10立方米的液態氮,他們首先將液態氮連接到廠區氨氣罐體的一端,液態氮通過氣化,將罐體內的液氨擠壓到另一端出口。而在出口處,大罐車鏈接部位會對氨氣進行安全收集。專業人員之所以選擇液氮擠壓氨氣,是因為氮氣對環境基本安全,不會帶來次生危害
畜牧局對禽類進行無害化處理
昨日,長春市、德惠市畜牧局的工作人員也在現場緊張地忙碌著,他們戴好口罩進入生產車間,將已經屠宰的肉雞和死亡的雞裝入袋子中,用專門的車拉走進行無害化處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無害化處理主要是對尚未腐爛的尸體進行掩埋,已經腐爛的進行燃燒,而這個處置過程有相應的標準。如果對尸體進行掩埋,起碼要挖4米的深坑。
除此之外,6月4日和5日,長春疾控部門也及時對現場和生活住宅區進行了詳細勘察,制定了消殺預案,對事故現場進行一級消毒,開展了有力、有序、科學的循環消殺工作。對事故現場及周圍蚊蠅滋生地進行殺滅,對生活區進行消毒。6月6日,第二輪消殺工作繼續推進,對102國道兩側展開消殺工作,擴大了消殺范圍。
科學檢測未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事故發生后,吉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調動車輛,攜帶環境應急設備,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參加環境應急工作,對事故現場及周邊科學布點,進行聯合監測。在廠區門口上風向及下風向300米處以扇面形式布設了4個監測點位,24小時值守。每隔一小時監測一次,自4日凌晨改為兩小時監測一次,監測顯示,從火災開始至今,氨氣泄漏未對周邊空氣環境造成影響。環境監察人員還進入廠區開展現場環境監察,目前廠區外無廢水排放;車間內的廢水、消防水排入了廠內調節池,關閉了調節池四個進入污水站的閥門,使消防用水存入調節池內。為防止廢水從雨水管排出廠外,對廠區內雨水管外排口進行了封堵。(記者 劉曉)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