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化市確定了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夯實農業基礎、實施“三動”戰略,統籌“三化”發展,促進農業“三增”的農業發展戰略思路,著力構建具有通化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整體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更高起點上把通化建設成農特產業大市強市,切實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發展。2014年,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穩定在36億斤階段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增長13%。
穩定糧食生產,狠抓特色產業。全市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450萬畝左右,優質特用糧食達到44萬畝。堅持以人參、中藥材、葡萄、食用菌、果仁、藍莓、五味子、林蛙等特色產業為主導,做大做強通化特色型農業。2014年,全市園藝特產業要實現產值180億元、增長20%。
做好產業化經營,抓好新農村建設。實施產業化重點項目20個,進一步提升產業化經營規模和水平。農產品加工量將達到224萬噸,實現產值500億元,分別增長2%和15%;實現銷售收入483億元、增長15%。在新農村建設上,圍繞企業帶動、基地引領和合作經營三種模式,提升村集體經濟綜合實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造血”功能,省級示范村力爭發展1-2個具有帶動作用的產業項目。農村垃圾清潔處理工作重點從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方面入手,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轉和縣處理”模式。以“綠化美化村屯、創建生態家園”為主題,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整村整屯改造工作。
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村改革。實施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盡快實現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有效管控;搞好“冬春農民科技”培訓,力爭培訓農民50萬人次以上;抓好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有效銜接,提高農業科技到田率;加大農機化建設力度,主要糧食作物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到60%以上。在農村改革方面,全面加強農民負擔有效監管,切實減輕村級組織和農民負擔。繼續做好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確保政策得到落實。繼續加強土地流轉正確引導、規范管理,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加強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培育,加大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組織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發展組織化、規模化程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規范農資市場經營秩序。